•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每天近40億斤的消費量 食品安全監管“難”但有妙招

2022-02-21 14: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食品安全的的確確是天大的事情,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向好,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同時,我國是食品的生産和消費大國,擁有近1700萬家食品生産經營者,有14億的消費群體和每天近40億斤的消費量。

  面對食品行業超大規模的市場、天量的監管對象,市場監管部門該如何更有效的監管?下面一起看看市場監管部門的妙招。

  妙招一:全覆蓋 + 分級監管

  兩年一次全覆蓋。《食品生産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每兩年對本行政區域內所有食品生産經營者至少進行一次覆蓋全部檢查要點的監督檢查。

  按信用風險分ABCD四類,對A類企業“無事不擾”,對D類企業“嚴格監管”。《市場監管總局關於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根據監管對象信用風險等級和行業特點,實施分級分類監管,針對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加強抽查檢查,實現監管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食品安全風險也分ABCD四種風險,主要考量因素至少五個:食品類別、業態規模、風險控制能力、信用狀況、監督檢查等情況。市場監管部門將對風險等級為D級的食品經營者以及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等高風險食品生産經營者實施重點監督檢查,並可增加日常監督檢查頻次。

  妙招二:公開展示 + 聯合懲戒

  “成績單”是要公開給消費者看的。《管理辦法》指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於檢查結果資訊形成後20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開。食品生産經營者未按照規定在顯著位置張貼或者公開展示相關監督檢查結果記錄表,撕毀、塗改監督檢查結果記錄表的,將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對於“不良”的食品生産經營者,該怎麼懲戒?如果發現食品生産經營者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的,依法從嚴處理。罰款時依法從重,同時,將監督檢查情況記入食品生産經營者信用檔案。

  對食品生産經營者的約談和整改情況,將納入其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存在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按照規定實施聯合懲戒。把被懲戒對象的相關資訊推送給銀行、保險、民航、鐵道、教育、民政、招標、考試等機構,讓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妙招三:分類結果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

  “雙隨機、一公開”是多年以來,市場監管的一個“法寶”,取得了明顯成效。“雙隨機、一公開”即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雙隨機、一公開”是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8月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廣隨機抽查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一種監管模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雙隨機、一公開”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監管針對性不強、發現問題比例不高等問題,亟需轉變監管方式。於是,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相結合,成了提升監管效能的妙招。

  通過將信用風險的分類結果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切實提高了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蒲淳在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舉例説了一些工作實踐。

  例如,山東省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融合應用,構建了重點領域“2+4+N”差異化監管體系,把自選動作與規定動作以及當地的特殊情況完整的融合起來,將90%的監管資源用於高風險企業,監管效能有效提升;例如,浙江省已迭代優化企業信用風險監測預警模型至3.0版,對中高風險企業問題發現率提高了87.6%;例如,福建省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後,監督抽查問題發現率提高了57.1%。

  “食”字上面是一個人,下面是一個良心的“良”字,誠信、良心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王鐵漢表示,對失信無良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將堅決予以打擊,出重拳、強震懾、利劍高懸,讓不法分子違不起法,甚至不敢、不想違法。對於企業來説,信用記錄既在政府部門的數據庫裏,更在老百姓、消費者的心中。王鐵漢呼籲大家共同抵制無良企業,人人監督,使守法守信者暢行天下,違法失信者寸步難行,一起共同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瀟瀟 李冬陽)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