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1年中央財政預算的五大特點

2021-04-13 10:56:00
來源:中國網 丨
字號

  袁正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財政部公佈了《2021年中央財政預算》。根據《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表》,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數為118885億元,比去年增長0.4%。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270.61億元,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20155.61億元。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數為35015億元,比2020年執行數下降0.2%。剩餘約8.3萬億元作為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另一方面,從財政部公佈的預算收入數據來看,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良性增長,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都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這與2020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有關,屬於恢復性增長,不代表全年或未來就很樂觀。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稅收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值持續下降,目前保持在15.2%左右,在世界各經濟體中是最低的,充分體現了惠企利民。因此,在總量上控制支出增速,可減輕財政赤字的壓力,今年的赤字率(3.2%左右)比去年有所降低。

  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有利於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優化和落實減稅政策,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

  支出結構趨於優化。從具體支出類別來看,預算數比上年執行數提高的有國防(6.8%)、公共安全支出(0.7%)、金融支出(0.4%)、住房保障支出(3.9%)、債務付息支出(8.3%)、債務發行費用支出(0.8%)、一般性轉移支付(7.8%)、專項轉移支付(7.5%)。教育支出和科學技術支出與去年執行數持平。其他各類支出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支出結構呈現向地方、向剛性支出傾斜的特點,壓減非剛性、非急需支出和公用經費。

  支出更加向地方傾斜。中央本級財政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節省資金用於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中央財政支出的大頭是用於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今年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7.8%、增幅明顯高於去年。這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特別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地方更大力度的轉移支付可以壓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各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和新型城鎮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地方財政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基層財政平穩運作。

  安全支出適度增長。今年國防支出保持適度增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提高,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時有抬頭,我國領土主權面臨的風險挑戰不可小視,分裂勢力小動作不斷。天下並不太平,國防必須強大。保持國防支出合理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也能更好履行大國的國際責任。公共安全支出小幅增長,有利於保障社會和諧穩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債務付息支出增速較快,債務發行費用支出溫和增加,切實控制新增債務規模,有益於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民生支出只增不減。財政支出在住房保障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等民生領域保持平穩有增。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後,人民群眾對教育、住房等民生有更高的需求;前沿科技領域要突破“卡脖子”困境,現代産業體系需推進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公共財政支出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扶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各級政府要節用為民、過緊日子,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責任編輯:王鑫)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