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企業“走出去”更要“走進去”

2020-04-03 10:3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企業“走出去”更要“走進去”(品牌論)

  2019年10月,國家電網在海外首個獨立中標的特高壓輸電工程——美麗山二期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作。這條“電力高速公路”貫穿巴西南北,不僅有效解決了水電長距離輸送難題,而且有力促進巴西電力行業和特高壓技術發展。中國特高壓點亮海外,既是中國企業揚帆出海的生動注腳,也為企業從“走出去”向“走進去”轉變提供了有益啟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轉向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越來越寬廣。揆諸全球,從華為、小米等智慧手機品牌在國外成功“圈粉”,到快遞産業、移動支付等“中國服務”闊步迎風出海,再到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中國企業“走出去”成績單可圈可點。但“墻外開花”還需“兩頭香”。企業要開拓海外市場、實現長遠發展,簡單的“走出去”遠遠不夠,必須“走進去”“融進去”。

  完成這一跨越,既要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實力支撐,更要有合作共贏、造福當地的情懷與擔當。實踐中,“走得快”“走得穩”的企業無不順應互利互惠、共同繁榮的發展潮流。在孟加拉國,中鐵大橋局創造“爛泥坑”上建橋的奇跡,結束帕德瑪河兩岸居民千百年擺渡往來的歷史;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扎比之光”項目滿足逾9萬人用電需求,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在塔吉克,新疆中泰集團中塔農業紡織項目為當地創造固定就業崗位1600個、提供年臨時用工30萬人次……這些合作共贏的故事,不但將中國人民的友誼播撒向世界,而且提示我們:只有真正惠及當地,企業才能獲得支援,實現長遠發展。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企業需要將“功夫下在詩外”。由於不同國家在歷史發展、文化習俗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合作中難免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這就要求企業與海外公眾多交往、多溝通,形成情感共振。拿美麗山二期項目的建設來説,國家電網在工程建設的同時,還線上路沿途新建、修復了超過1970公里的道路和350座橋梁,向亞馬孫地區沿線居民捐獻了760批防治瘧疾專用物資,幫助亞馬孫地區貧困居民建設現代化工廠……實實在在的舉動造福著巴西人民,讓該工程成為聞名巴西全境、受當地民眾尊敬的項目。

  企業揚帆出海,註定要在深海裏練就抗擊風浪的經驗和能力。近期,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出海企業帶來巨大挑戰。不少人擔心:海外項目怎麼辦?實際上,為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不少企業紛紛行動起來。比如,一些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進海外項目建設,有的工程甚至提前“交卷”;跨境電商、外貿等行業主動化危為機,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事實證明,企業出海不可能總在風平浪靜時,只有學會在疾風驟雨中成長,才能最終駛向彼岸。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形象也逐年提升。有專家結合調查報告發現,中國企業海外形象的分值從2017年的3.15分,提升至2019年的3.77分(滿分為5分)。數字的變遷,標注著中國企業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嬗變。未來,相信會有更多中國企業直挂雲帆、乘風出海,為中國和世界作出更大更多的貢獻。

  姜忠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