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婭直播賣火箭 商業航太新模式開啟
薇婭直播賣火箭 商業航太新模式開啟
本報記者 李春蓮
直播帶貨可以賣什麼?受疫情影響,不少行業都從線下轉到線上,直播賣房、賣車等等,直播賣貨正在突破人們的想像。
3月27日,淘寶在微博上稱,有個大膽的想法,直播可以賣火箭、衛星、對象、還是阿姨?隨後,有不少網友在底下留言並@薇婭,快來安排一下火箭。
薇婭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表示:好啊,但是哪有火箭可以賣啊?接著,航太科工火箭公司就聯繫了薇婭説:我可以提供火箭。
4月1日早上,淘寶官微宣佈成立“火箭事業部”,並稱晚8點開始直播賣火箭,甚至還邀請了工程師來解答“火箭選購指南”。因為是愚人節,有不少人以為這是一次玩笑。
談及此次直播賣火箭,航太科工火箭公司市場部部長曹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從事商業航太工作,我們想打破傳統,不再圈地自萌,希望把影響力更多的觸達廣大群眾,讓大家關心、了解甚至有可能的話參與進來。”
自2015年開始,在政策的支援下,我國商業航太企業逐漸被市場所關注,目前有超過50家商業航太企業正在探索星辰大海的路上不斷崛起,成為我國航太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4000萬賣出電商史上第一單火箭
4月1日晚間8點40分左右,直播帶貨女王薇婭在直播間開始介紹本次直播售賣的“快舟火箭發射服務”。該服務原價4500萬元,直播優惠價4000萬元(優惠整整500萬元),首先需線上支付50萬定金。
對於曹夢來説,這也是第一次參與直播。
“之前薇婭邀請我去杭州,在她直播間一起參與直播,但由於武漢還處於被封控的狀態,也沒辦法過去,採用了視頻連線的方式。”曹夢頗為興奮地表示,“我們後臺都要爆掉了,好多人對發射服務和火箭涂裝服務感興趣”。
據曹夢介紹,火箭發射服務包括一次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KZ-1A的發射,任務冠名、箭體和發射車車體廣告、合作夥伴授權、親臨發射現場觀摩發射等。如想要在火箭中搭載物品,還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批。
以往主播直播賣貨,因為不少都是“秒沒”,直播會一直大喊“趕緊搶購”。而這一次,薇婭卻説:“請謹慎下單。”
數據顯示,火箭上架5分鐘有800多人拍下了50萬元定金,直播購買連結上架幾秒後,就顯示已拍完,最終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達成購買意向拿下此次火箭發射及品牌服務。
當天晚間22:17,淘寶直播火箭電商事業部官方微博表示,4000萬元的火箭已經賣出,這也是電商史上的火箭第一單。
據介紹,本次發射服務是由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執行。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太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該運載火箭全長約20米,最大直徑為1.4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00千克。截至2020年3月31日,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11次發射(包含8次商業發射)。
商業航太開啟新模式
從朋友圈刷屏情況來看,雖然買不起火箭,但不少朋友都圍觀了薇婭直播賣火箭,帶貨女王再次引爆線上流量,甚至有人稱這是直播史上最為魔幻的一夜,直播也再次突破人們的想像。
淘寶方面表示,不僅是火箭,整個2月份淘寶直播新增商家數環比飆升719%。自2月11日淘寶直播宣佈所有人都能0門檻、免費入駐開播後,各行各業都在通過淘寶直播加速復工。
曹夢也表示:“我們團隊在武漢,受疫情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很多工作不得不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薇婭和淘寶這次為我們企業復工復産幫了很大的忙。”
他還提到,公司目前已經全員復工了,試驗隊已經3月底分兩批出發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備執行下一次發射任務了,大概在4月中下旬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直播賣火箭,讓很多中國航太人激動不已,紛紛在航太科工的微博賬號下留言:對商業航太來説,今晚有紀念意義。感謝航太科工能夠如此大膽地探索商業化路徑,我們一起加油讓航太觸手可及。”
“國家航太領域的頂層環境還是有點保守,大家都覺得航太很高端,所以敬而遠之。商業航太的生存空間很小,我們一直在試圖去突破。”曹夢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以前也做了很多類似的嘗試,包括去年年初找了劉慈欣老師和《流浪地球》電影合作宣發,和騰訊一起推動航太發射的網路直播。”
事實上,這幾年,商業航太正在逐步崛起。在馬斯克的Space X頻頻刷屏時,中國商業航太浪潮則始於2015年前後。短短三年之間,政策和市場保持良好互動,深邃的太空被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視為潛藏商機的寶礦。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從事商業航太的企業超50家,較為知名的包括藍箭航太、零壹空間、深藍航太等。其中,北京市的商業航太企業最多,其次為廣東和湖北。從成立時間來看,2015年、2016年成立的商業航太企業最多。
今年被稱為中國航太大年,航太産業有望迎來“超級2020”,這其中商業航太也有望迎來新機遇。
藍箭航太CEO張昌武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跟前幾年相比,我國商業航太確實到了一個比較熱的階段,很多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逐漸開始扮演關鍵的角色,這些變化也會助推國內航太格局變得更加多元化。(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