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深耕大陸信心不減
眼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持續好轉,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産。臺商臺企深耕大陸,信心不減,他們積極轉變經營策略,順勢轉産轉型,搶抓新的發展機遇。
加力生産醫用防護物資
一條普通眼鏡生産線,能不能轉型做醫用護目鏡?
答案是肯定的。來明工業有限公司是福建的老牌臺資企業,在廈門深耕逾3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公司董事長吳進忠一直在琢磨能為防疫做點什麼。
2月12日,廠子復工第三天,公司經過積極申請取得醫療用品生産資格。原本的防藍光眼鏡生産線被改造成護目鏡生産線,現在成了廠裏最忙碌的區域。“現在我們每天能産5000副護目鏡,後續將逐步擴大産能,一來提供給各大醫院,二來也可滿足防疫工作人員和普通百姓的需求。”吳進忠説。
一間藥品生産廠房,能不能轉型成口罩生産車間?
答案也是肯定的。34歲的臺灣青年陳鴻傑6年前創辦廣州雲嶸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今年春節留在廣州,他目睹了醫用防護口罩的短缺。“要不,讓我的藥品生産線轉産口罩吧?”
這個想法得到廣州市臺辦大力支援。生産資質、廠房、設備、原料、産品送檢、審批發證等,10多天搞定。“現在口罩廠實行三班制,24小時開足馬力,日産口罩超過10萬隻,優先供應復工復産企業,也會儘量滿足臺企、臺港澳青創中心、臺青服務中心需求。”陳鴻傑説。
一家服裝生産廠商,能不能轉型造防護服?
答案同樣是肯定的。漳州金寶達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福建漳州雲霄縣的臺資企業,在當地政府協助下,企業已經從銀行取得貸款,投入防護服生産。公司負責人很高興:“現在我的企業可以生産防護服了,這不就是防疫復工‘一舉兩得’嗎?”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説,應對疫情,臺企都已經在行動,一些製造業臺企轉型生産醫療用品,緩衝疫情帶來的衝擊,也為防疫貢獻力量。
大力發展線上經營
1993年進駐大陸的臺灣糕點品牌元祖食品,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在餐飲零售業可謂“異軍突起”。“今年第一季度廈門區域線上業績量是去年的1.5倍,甚至2月14日當天,業績更有10倍的暴漲。”元祖食品廈門區域負責人張維剛透露。
秘訣是啥呢?
“疫情爆發時正值春節假期,很多門店都關門了,而我們一年365天都不打烊。大家都沒開門的情況下,很多訂單就轉到我們這裡來了。”張維剛揭開謎底。
元祖食品經歷過2003年的SARS,當時公司為因應疫情,制定了一套應急處理措施。沒想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應急措施很快派上用場。1月23日,元祖食品各門店就啟動員工自檢、外賣人員防護、最後一里路無人接觸等一系列防護措施。
更給力的是線上銷售。元祖食品經營線上銷售系統已逾10年,累計加入10多個線上電商和外賣銷售平臺。疫情期間線上發力,有效對衝了線下業務的流失。
據吳家瑩了解,不少臺資企業在疫情期間都將重點轉向線上銷售,比如建霖、冠捷等,都轉得比較快,維持住了業績。
線上教育也意外迎來發展機遇。臺商汪雅媚負責一家倍捷英語教學培訓機構,疫情讓所有日常工作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在家並不清閒,相反比原來更忙了。”
1個多月來,她和她的教學團隊一直“趴”在網路平臺上,召開會議、佈置任務、實時溝通,每天分四個時段為學生線上上進行視頻直播授課。“線下課程因疫情取消,但教學品質不能受損。”
汪雅媚將此當作一個促進企業線上轉型的機會。宅家辦公,她正在摸索如何便捷高效提供課程服務和管理團隊。“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讓我有戰勝困難的底氣。”
致力研發新産品新技術
企業想復工,員工被困在老家沒法返工,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難題。江蘇、廣東等多地出臺政策,支援臺資企業提高生産經營智慧化、自動化水準,緩解用工壓力,提高生産經營效能。
深圳臺資企業倍利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就大膽投資了2條自動生産線。作為一家電子資訊企業,面對疫情,倍利得電子仍保持信心。“我們在2月份投資了1600萬元,從國外引進2條生産線,提升生産效率。現在復工率達到85%,生産逐步回歸正常。”公司負責人表示,疫情衝擊也蘊含著轉機,公司正好順勢進行轉型升級,加大在人工智慧、生産自動化方面的技術改造投入。
吳進忠認為,現在正是考驗企業應變能力的時候。大陸市場潛力大,應對好眼下困難,企業未來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天地。而且大陸也出臺不少針對臺企復工的支援政策,這也會解決一部分企業的燃眉之急。
同樣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獲得更多關注的還有大健康産業。看到更多人重視健康養生,天福茗茶從中嗅到了機遇。創辦人年逾85歲的老臺胞李瑞河介紹,他們的新産品天福貴人茶——白茶養生調味茶已研製成功,普洱養生茶也正在研發中。白茶養生調味茶以原葉白茶、羅漢果、胎菊、枸杞為主要原料,包裝盒上寫著“平時多預防,愛心獻英雄”,李瑞河説,“我要把這批新産品捐贈給抗疫一線的英雄,捐贈給在武漢奮戰的醫護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