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各地幹部群眾高度關注全國兩會 期待更多民生“大禮包”

2019-03-05 09:2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各地幹部群眾高度關注全國兩會——

  期待更多民生“大禮包”

  本報記者 陳瑩瑩 薛海燕

  上圖 2018年9月初到11月底,浙江省紹興市的“就業專列”駛入全國200余所知名高校舉行招聘會,吸引了一大批優秀學子到紹興就業。

  徐晶錦攝(中經視覺)

  左圖 1月30日,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陡山鄉易地扶貧搬遷點金山新村,駐抱庵村扶貧隊員和村幹部一起幫助貧困戶魯懷周(右)懸挂大紅燈籠,喜迎新年到來。 晏美華攝(中經視覺)

  右圖 3月4日,安徽省肥東縣八斗鎮八斗社區醫務人員正在為當地群眾開展簽約服務。

  許慶勇攝

  (中經視覺)

  全國兩會時間到了!老百姓們盼些啥?希望全國兩會帶來哪些“大禮包”?經濟日報記者走訪各地幹部群眾,跟他們一起聊聊心聲,説説期待。

  盼産業扶貧路更寬

  “去年,參加我們合作社的貧困戶百分之百實現了脫貧!”江西省贛州市瑞金葉坪鄉合龍臍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小紅激動不已。

  依靠産業扶貧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是當地認準的一條路子。2016年,贛州市推出了“産業扶貧信貸通”金融扶貧政策,讓貧困戶能享受貼息貸款,減少投入成本。

  黃小紅的合作社也從成立之初的32名社員、註冊資金20萬元發展到社員152名、註冊資金1001.5萬元、每人平均每年合作社産業分紅1000元。

  “全國的農業合作社是個大家庭,能夠整合小農戶對接大市場,每個專業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發展優勢,但也面臨兩大共性問題:缺少人才,亟待提升管理水準;缺少抵押資産,銀行貸款仍是老大難。”黃小紅説。

  他對今年全國兩會有兩點期待:以政府採購服務的方式,選派大學生到合作社就業或務工,幫助合作社提升管理水準,同時加大基層輔導人員隊伍建設,解決合作社規範發展指導力量問題;加大金融支援力度,突破資産抵押難關,更大範圍解決合作社生産資金流轉問題。

  “我們也擔心,脫貧摘帽後,扶持政策會不會很快變了?”黃小紅説,他希望代表委員們在全國兩會上幫著呼籲,脫貧不能脫政策,很多産業才剛剛起步,像“産業扶貧信貸通”這樣的好政策最好多持續一段時間。

  在山西隰縣習禮村,村黨支部書記閆雲海切實嘗到了電商扶貧的甜頭。

  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習禮村的每人平均收入一度是隰縣的倒數第一。15年前,閆雲海接觸到了以庫爾勒香梨為母本、河北雪花梨為父本雜交雜育而成的玉露香梨,以此帶領村民走上了種梨致富的道路。

  好梨是種出來了,可是怎麼吆喝怎麼賣,閆雲海又犯了難。2016年,蘇寧公益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的電商扶貧品牌來到隰縣,選了6個村定點扶持,幫助優質農産品“觸電”,讓貧困地區形成自我造血能力,這其中就有習禮村。通過在隰縣落地扶貧實訓店,就業和行銷技能培訓又在當地扎了根。

  “我希望,全國兩會能夠更多地關注電商扶貧和精準扶貧,讓更多的電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到扶貧事業中來,讓好産品賣得出去、賣得上價。”閆雲海説。

  望托底保障網更密

  “不用再捨近求遠跑大醫院了,家門口的鎮級醫院看病一樣好!”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醫共體改革試點,讓58歲的退休幹部趙素蘭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紹興市中心醫院醫共體位於柯橋區的錢清分院,趙素蘭特地向來坐診的專家諮詢前列腺增生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市縣級醫院人滿為患,鄉鎮醫院門可羅雀,為了改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浙江省于2017年底開始了首批 11個醫共體試點單位建設,其中就有柯橋區。

  以3家區級醫院為龍頭,分別與 16個鎮衛生院(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組建為3個醫共體,推進醫療資源、醫療服務向基層醫療機構下沉。通過一年試點,柯橋區鄉鎮基層醫院開放床位數、住院人數同比分別增長6.45%、5.07%,業務收入增長13.61%。

  “紹興市中心醫院離家遠,病人又多,之前每次去挂專家號都得提前預約,一去就要大半天,現在家門口就能見到專家了。”長期關注醫療的趙素蘭給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加強現行醫保政策對分級診療的正向引導,完善醫保支付,讓醫保支付制度發揮杠桿作用,讓小病留在基層;二是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軟硬體配備,進一步提升診療水準,基層醫院要靠技術、靠本領才能留住病人;三是醫共體的牽頭醫院要帶好大家庭的“頭”,織好醫共體這張網。

  和趙素蘭一樣,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南林鎮石門村的黃成虎也切實享受到了政策的實惠。

  29歲的他因患尿毒症做了腎移植手術,每個月光抗排異藥物就得花費7000多元。2017年7月1日,咸寧市在全市範圍內啟動了精準扶貧補充醫療保險理賠,與基本醫保對接,自此,黃成虎的抗排異藥物花費能報銷70%以上。

  如今,他成立了湖北小虎新零售有限公司,在家裏養殖土雞等農産品,希望把咸寧的土特産賣向全國,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把社會保障這張網織得更密一些。

  想讓美麗鄉愁留住

  天氣剛轉暖,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北村的水街工程就已動工,村黨支部書記劉廣鐸説:“今年,村裏將在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綠化美化等方面再加把勁,打造微山湖畔最美小漁村。”

  地處微山湖畔的北村原先是個偏遠貧窮的小漁村。近年來,村裏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關閉了境內所有採石場,恢復生態,深挖湖光山色“富礦”,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去年,區、鎮兩級總投資1000多萬元加大北村治理打造,實施了人居環境整治,村裏村外全部鋪上了柏油路,還堅持不拆老房、不砍老樹、不遷老戶,儘量保留和凸顯“山村味”“漁家味”,形成獨特的蘇北山村特色風貌。

  在建起遊船碼頭、添置15條遊船、辦起18家“漁家樂”與“鄉里寒舍”精品民宿後,北村的生態旅遊搞得風生水起。目前,全村2000人中有500多人吃上了旅遊飯,去年村裏的每人平均收入突破25000元,旅遊業給村集體帶來了80萬元收入。

  對於今年全國兩會,劉廣鐸充滿期待。他希望中央和地方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補短板、惠民生,實現城鄉一體化、均等化,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對養殖場要有具體管理措施,農廁改造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及人居環境治理的費用問題有更明確的政策保障措施。“這樣才能更好推動農村人居條件、生態環境和産業發展同步建設,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繪就農村發展新畫卷。”劉廣鐸説。

  吃上生態飯,這是最公平的福利,也是最長遠的福祉,劉廣鐸説,“北村一定會努力把美麗的鄉愁留下來”。

  陳瑩瑩 薛海燕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