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 2016年12月20日,貴州從江縣極貧鄉鎮加勉鄉加坡村搬遷群眾在新居領到了幫扶部門贈送的家電。當日,從江縣加勉鄉加坡村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儀式在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貫洞鎮井內安置小區舉行,來自加勉鄉極貧鄉鎮加坡村的100戶貧困戶分到了新房。吳德軍攝
圖② 2016年4月7日,在中國石油撫順石油公司石油二廠,工作人員對煉化設備的環保情況進行日常巡查。在2016年霧霾治理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遼寧省2017年將繼續強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遼寧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透露,2017年,空氣優良天數佔比有望繼續提升,PM2.5年均濃度預期下降9.1%。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圖③ 2016年9月30日,施工人員在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大壩截流現場進行作業。當日,經過兩年多緊張施工,概算總投資49.532億元的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成功截流,這標誌著西藏水利發展史上投資最大的工程將提前進入關鍵的大壩主體施工階段。新華社記者 湯 陽攝
圖④ 2016年12月26日,車輛在湖南沅陵酉水大橋上行駛。當日,沅陵酉水大橋建成通車。該橋與沅水二橋、龍興大道建成通車,有助於加快太常片區與城南片區開發進程,打破縣城交通瓶頸,擴大縣城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瞿宏紅攝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預期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7%,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城鄉低保每人平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5%和8%……這些目標不僅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更是政府的民生承諾。一年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年過去了,這些承諾完成得怎麼樣?請看對部分量化指標的解讀——
經濟增長品質提高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GDP增速為6.7%。這一增速水準雖然比2015年放緩0.2個百分點,仍然圓滿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7%”的預期目標。
6.7%的經濟增速,是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取得的,來之不易。
從總量規模看,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GDP總量早已達到11萬億美元的龐大規模基礎上,要實現6.7%的經濟增速,難度要比過去大得多。而且,如此龐大的總量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應的經濟增量也要比過去大得多。如果以2010年作為不變價格計算,2016年我國GDP增量突破了4萬億元。這樣的增量規模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從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看,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國工業企業效益明顯好轉,服務業比重繼續提高,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佔到近三分之二,新經濟、新動能也在明顯積聚,高技術産業加快增長,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明顯增加,單位GDP能耗下降5%,清潔能源比重上升。此外,從與民生相關的指標看,居民消費價格總體上溫和上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差距繼續縮小。
從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看,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6.7%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而且中國對當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34%。在“三駕馬車”中,2016年,我國全年對外投資超過1700億美元,遠遠超過我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我國消費升級帶來的出境旅遊人數快速增加,出境旅遊和購物消費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很多國家商品消費市場和服務業增長;儘管我國進出口增長率在下降,但進出口占全球的份額持續上升。
總的來説,6.7%的經濟成績單有著較高的含金量,不僅經濟運作處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穩步提高,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快成長,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也在穩步提升。
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運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等。因此,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在新的一年裏,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脫貧攻堅紮實推進
“十三五”開局之年,脫貧攻堅首戰全面告捷。全黨全社會合力促脫貧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落地生根,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等任務圓滿完成。
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中央加強頂層設計。一年來,中辦、國辦先後發佈10個配套文件,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出臺101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對扶貧工作很多“老大難”問題都拿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各地都出臺和完善“1+N”扶貧政策舉措,進一步細化配套政策,確保政策舉措有效落實落地。
扶貧必先識貧,找出真正的貧困戶,是脫貧攻堅的基礎。2016年,建檔立卡“回頭看”在全國展開,近200萬人進村入戶摸底排查,共剔除識別不準人口929萬,補錄貧困人口807萬,識別精準度進一步提高。各級組織部門選派18萬名優秀幹部到貧困村和基層組織薄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幹部駐村幫扶,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一線扶貧力量明顯增強。
準確識別扶貧對象後,財政資金大幅跟進。2016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投入資金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投入資金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有了資金投入,産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補償扶貧、教育扶貧、勞務輸出扶貧、健康工程扶貧等,都成為撬動“窮根”的得力杠桿。
産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牧業、鄉村旅遊、電商、光伏等産業,探索産業發展帶動脫貧增收的新模式。貴州設立3000億元脫貧投資基金,著力解決産業扶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湖南探索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産業扶貧“四跟四走”路子,取得明顯成效。
電商搭上了網際網路的順風車,成為扶貧新熱點。2016年,全國428個貧困縣開展了電商扶貧試點,158個貧困縣被列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甘肅隴南市在貧困村開辦網店800多家,帶動貧困戶15萬餘人,銷售總額達到3.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7萬個。
作為脫貧攻堅的標誌性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去年取得實質性進展,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勞務協作扶貧打開局面,在廣東、湖南、湖北三省組織開展勞務協作試點,並在全國推開,全國有繳費記錄的480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先扶智”,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開始全部免除。(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低保提標超出預期
2016年,我國城市和農村低保(簡稱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同比提高10.8%和17.8%,超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城鄉低保每人平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5%和8%的目標任務。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援,民政和扶貧部門切實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動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工作順利開展,低保兜底脫貧成效政策逐步顯現。2016年9月,民政部、扶貧辦等6部門報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從政策、對象、標準、管理等方面加強制度銜接,強化兜底脫貧。民政部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通知》,指導全國民政系統抓好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全國有扶貧任務的省份基本都出臺了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的配套政策措施。
與此同時,低保標準得到同步提高。一方面,通過加大財政資金力度,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低保補助資金較上年增加6%左右,使中央財政安排的低保補助資金達到1242.4億元;另一方面,民政部指導各地按照國家扶貧標準綜合確定農村低保的最低指導標準,使農村低保標準持續提高。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國平均農村低保標準達到了每人每年3611元,同比增長17.8%。我國農村低保標準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的縣(市、區)數,已經從2015年底的1521個減少到502個。
做好民生保障,“兜底補短”是關鍵。2016年,民政部指導各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在低保對象認定中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重點,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農村低保,實施政策性兜底保障。去年1月至11月,全國共支出農村低保資金884.8億元,同比增加81.9億元。
在加強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社區評議、張榜公示等傳統手段的同時,民政部還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查詢社會救助家庭成員證券財産、工商登記、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等資訊的具體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使低保對象的認定更加準確。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97.9%的地市級,83.6%的縣級建立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大幅減少了騙保、錯保等問題的發生。(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水利建設勢頭強勁
“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勢頭強勁。2016年11月24日,青海引大濟湟西幹渠灌區工程開工建設,標誌著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目標任務,提前一個月完成。
2016年,新開工引江濟淮、雲南柴石灘水庫灌區、福建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等21項重大水利工程。至此,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106項,在建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同時,在建工程建設進度加快推進,江西浯溪口水利樞紐、青海湟水北幹渠扶貧灌溉等14項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併發揮效益。重大水利工程投資巨大,去年的投資計劃執行全面提速,年度中央投資計劃完成率達到95.5%,其中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資計劃完成率96.4%,為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汪安南介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堅持“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原則,深化前期論證,嚴格履行程式,從建設條件、技術經濟指標、社會和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比選,合理確定工程建設的目標任務、規模和標準。對於資金保障問題,採取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的方式,在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加大投入的同時,積極創新水利投融資機制,用好金融支援水利的政策,擴大水利利用信貸的資金規模,採取投資補助、財政補貼、價格機制等政策措施,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重大水利工程在保障國家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對民生的改善也有顯而易見的成效。汪安南介紹,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一些江河治理骨幹工程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安居樂業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防洪保障;一批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優化了國家水資源的配置格局;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的實施,圍繞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推進灌區的節水改造,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農業發展條件,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隨著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如期建成,我國將形成佈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迴圈通暢,蓄泄兼籌、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網路,為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經濟日報記者 張 雪)
交通投資邁上臺階
交通運輸部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公路固定資産投資達1.78萬億元;全國鐵路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015億元。
2016年,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圓滿完成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的投資建設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鐵路方面,為更好地完成“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2016年中國鐵路投資額仍維持在高位,中國鐵路市場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鐵路市場。全國鐵路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015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完成7676億元。
在鉅額投資的保障下,我國在建鐵路項目有序推進、進展順利。投産新線3281公里、復線3612公里、電氣化鐵路5899公里;新開工項目46個,其中,15個項目以地方政府或社會資本投資為主。
到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萬公里以上。滬昆高鐵全線運營,雲桂鐵路、渝萬高鐵等重大項目相繼投産;中西部鐵路營業里程擴充至9.5萬公里、佔比達到76.6%;12個鐵路扶貧幹線工程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34億元。
去年年底,滬昆高鐵全線開通後,更是補全我國鐵路“四縱四橫”規劃最長的“一橫”。至此,我國2008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提出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鐵路網基本形成,這也為2016年新修訂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的“八縱八橫”高鐵網的實現打下基礎。
“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鐵路建設在數量增長的同時,品質提升更為明顯。截至目前,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2萬公里,佔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60%以上,擁有高速動車組2503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首個成網運營、建設運營規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管理經驗豐富的國家。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和普通幹線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改造持續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水準不斷提升。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總里程突破13萬公里;新增二級及以上公路1.5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29萬公里。
與此同時,“十三五”開局之年,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通項目陸續建成,帶動中國交通闊步走向世界,中國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步伐不斷加快。交通建設更加緊貼民生,讓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
促進就業成效顯著
就業是民生之本,直接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大局。2016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化解過剩産能任務艱巨、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增多的情況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6年全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超額完成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四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低於4.5%的年度調控目標。
經濟增速放緩,就業仍然向好,這與積極的就業政策密不可分。我國始終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各部門共同配合,在金融政策、産業政策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兜住了民生底線。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65萬人,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力度空前。其中,中辦國辦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著力構建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制定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將就業創業有機結合,建立健全覆蓋學校內外各階段、就業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截至2016年底,有132萬名離校時沒有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實現了就業,或參加到見習、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中。
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做好職工安置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為此,人社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專門印發通知,並相繼制定出臺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援助等一系列配套文件,通過企業內部挖潛、轉崗就業創業等渠道分流安置職工,並在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中突出對去産能職工的支援。
為就業困難人員“牽好紅線”,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方面,人社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聯合下發文件,提出通過開發崗位、勞務協作、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權益維護等措施,幫助一批未就業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幫助一批已就業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幫助一批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就讀技工院校畢業後實現就業,並推出就業扶貧車間、勞務協作等一批地方典型經驗,推動各地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另一方面,人社部推進“春潮行動”,開展“新型學徒制”試點,組織實施“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等,以就業為導向統籌培訓資源,積極組織勞動預備制培訓、崗前培訓、訂單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物價漲幅保持溫和
物價水準關乎民生。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漲2.0%。這一漲幅水準實現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調控目標。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消費價格漲幅也表現出緩中趨穩的總體態勢。2015年全年,CPI同比1.4%的漲幅為近五年最低,2016年價格漲幅略有擴大,但漲勢溫和。分月份看,2016年各月CPI同比漲幅在1.3%至2.3%之間波動;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CPI)基本穩定,月度同比漲幅在1.6%左右。
在構成CPI的食品價格中,2016年,我國糧食總産量雖然比上年減少520萬噸,但仍是歷史第二高産年。糧食生産再獲豐收,確保了糧食價格總體保持穩定,為CPI的平穩運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豬肉價格方面,2016年,我國豬肉産量同比下降3.4%,豬肉價格在上半年出現了恢復性上漲,同比漲幅較大。此後,隨著生豬出欄量增加及政策作用和價格信號的引導,豬肉價格逐漸回落趨穩。
蔬菜價格方面,2016年初,全國大部分地區遭遇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鮮菜市場供應偏緊,致使2月份和3月份價格上漲較多。隨著氣溫回升,鮮菜供應增加,4月份至6月份同比逐步回落;受降水和基數等因素綜合影響,7月份至11月份鮮菜價格同比逐月回升;年末受暖冬氣候影響,鮮菜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同比漲幅回落至較低水準。
在構成CPI的服務價格中,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服務性消費需求不斷擴大,2016年,家政服務、課外教育、養老服務、健身活動、旅遊等服務價格分別上漲5.7%、3.7%、2.5%、2.1%和2.0%。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部分公共服務産品價格扭曲,不能準確反映市場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行業發展。2016年,我國價格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在需要攻堅克難的領域繼續發力,進一步理順了價格機制,更好地發揮了價格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作用。2016年,我國部分公共服務價格溫和上漲,醫療服務、停車費和市內公共交通價格分別上漲3.5%、2.2%和1.9%。
在工業消費品領域,2012年以來,工業消費品價格漲幅逐年回落。2016年,工業消費品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下半年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比漲幅逐月擴大。儘管2016年下半年PPI在生産資料價格回暖的帶動下顯著回升,但生活資料價格長期保持穩定,PPI對CPI的傳導相對溫和。2016年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0.2%,影響CPI上漲0.08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2016年,我國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生産價格由降轉漲,反映出經濟運作中積極變化累積增多、市場形勢穩中向好的新態勢。(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環境保護持續加力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4項約束指標已經超額完成,目前數據還沒有對外發佈。”在環保部2月2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如是説。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重點區域污染物濃度持續改善。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在接受採訪時介紹,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長三角區域PM2.5濃度為4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3.2%;珠三角區域PM2.5濃度為3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9%。
2016年,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是4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的保證。“大氣十條”繼續深入實施,各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加快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全國燃煤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25億千瓦,佔煤電總裝機容量的47%。其中,河北、河南等省基本完成改造任務。推動石化、化工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治理,進一步明確水泥錯峰生産措施,散煤替代、燃煤小鍋爐淘汰、工業企業提標改造等治理任務加快推進。京津冀地區共計完成80萬戶散煤替代工作,削減散煤消耗約170萬噸。全國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04.58萬輛,完成全年淘汰任務的106.5%。
“水十條”實施進入新的階段。長江經濟帶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完成11省市126個地級以上城市全部31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排查發現的399個問題一半以上完成清理整治。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排查,建立整治監管平臺。截至2016年11月,排查確認的2014個黑臭水體中,13.3%已完成整治工作,32.5%正在進行整治。
浙江深入實施“五水共治”,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天津狠抓“三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畜禽糞水)治理,啟動110座污水處理廠改造,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陜西開展《水十條》落實專項督查,進行渭河流域城市水質排名……水污染治理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Ⅰ~Ⅲ類水體比例同比增加1.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減少1.1個百分點。(經濟日報記者 曹紅艷)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