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解讀中國經濟增速第一: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2016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速為6.7%,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一。
“很多人只關注了這個數據,其實我更想強調,中國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的同時,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2月15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回應中國經濟增速時這樣表示。
中國經濟速度和品質的辯證觀同樣引起高層智囊們的關注。2月15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有品質的增長應該包括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生態、生産安全為代價,還應該是潛在增長率提高帶來的增長,而不是靠政策刺激帶來的增長。
“中國經濟增速底線不要突破,但還應注意上限也不要突破。設上限是為了不要人為突破潛在增長能力。”在上述論壇間隙,蔡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經濟增長重速度更重品質
雖然與前幾年兩位數的增幅相比,中國經濟增速已明顯放緩,並在2015年被印度超過,當年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第二位,但到了2016年,中國經濟以6.7%的增速再次傲視全球。
在速度的背後,增長品質更受社會關注。在上述論壇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經濟迫切需要新的品質型供給模式和能夠創造高品質産品的新發展動能來接續。”
那麼,什麼樣的增長才算是有品質的增長?除了良好的環境和通過潛在增長率帶來增長以外,蔡昉表示,有品質的增長還應該是以生産率提高為導向,注重産業結構調整和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而不是傳統動能延續帶來的增長。
6.7%增速的背後,中國經濟的品質和效益如何,趙辰昕在新聞發佈會上從7個維度給出了評判:
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0.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服務業引領帶動作用增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二是去年初確定的“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三是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
此外趙辰昕還表示,2016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專家:慎用投資驅動增長模式
除了在增速之外更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多位與會學者也對經濟增速過快表示了擔憂。蔡昉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經濟增速不僅應考慮下限,還應該考慮增速上限。他認為,經濟增長提高是靠提高潛在增長率,而不是超越潛在增長率。
“增速低於潛在增長能力的時候,就有一個負缺口。我們歷史上有負缺口,那意味著沒有充分利用潛在增長能力,因此可以刺激,讓它回到潛在發展水準上。潛在增長率從2010年開始下降,而且逐年下降,如果用真正增長率和潛在增長率去比較,實際是沒有增長負缺口的,所以我們不能刺激經濟超越潛在增長率。”
蔡昉還認為,上限是考慮到經濟潛在增長能力加你能夠贏得的改革紅利,如果超過它了,意味著一定是通過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過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者過於干預性的産業政策刺激的辦法,那种經濟增長不是健康的,一定會帶來資産泡沫的增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在論壇也同樣表達了通過政府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的擔憂。他認為,當經濟有下行壓力的時候,為了保增長,要進行財政刺激,而主要的財政刺激就是政府驅動的投資,當政府驅動的投資增加了以後,會佔用很多的資源,導致要素價格上升,擠出市場主導的投資,這會影響整體效率,造成經濟下行的進一步壓力,形成惡性迴圈。白重恩將這種惡性迴圈稱為“新二元經濟陷阱”。
要避免這種陷阱,白重恩認為,需要通過財政政策的轉向。“積極財政政策可以是用政府財力去降低稅費。降低稅費,企業盈利能力增加,企業投資積極性提升,就會誘導更多市場主導的投資。如果市場主導的投資多了,政府主導的投資少了,整體效率就上升。當整體效率上升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就減緩了。”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