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運作:多點突破 推動改革走向縱深
“2016年全年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227個,總投資17044億元。截至去年11月底,12大類國家重大工程包已開工48個專項、502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6565億元。”在國家發展改革委12日舉辦的定時定主題宏觀經濟運作發佈會上,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説。
多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經濟體制改革方面,2016年多個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趙辰昕表示,電力體制改革方面,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各省(區、市)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工作基本完成;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出臺,食鹽價格從今年起全面放開;國有林場林區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全面停止。此外,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體制等改革,均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特別是加強國企、産權保護、財稅金融、社會保障等基礎性重大改革的推進,抓好已出臺改革方案的落地生根,使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趙辰昕説。
加快解決資源環境生態短板
針對“部分地區霧霾嚴重、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趙辰昕表示,重污染天氣頻發、持續時間長,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甚至焦慮。綜合來看,造成霧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不合理、汽車保有量大、單位面積排放集中等,再加上冬季供暖和不利於霧霾擴散的氣象條件,使得冬季霧霾持續時間比較長,治理起來難度比較大。
“我們應清楚地看到,霧霾治理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各方各界堅持不懈地共同努力。”趙辰昕表示,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瓶頸,必須想辦法解決好資源環境生態這個明顯的短板。
去年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等一系列文件先後印發,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的目標。趙辰昕表示,上述文件對生態環境品質等體現人民獲得感的指標賦予很高的分值和權重,並引入了當地居民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滿意程度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現了讓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有更多獲得感的取向。同時,這些辦法強化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要落實“一崗雙責”,將考核結果作為各地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通過這些指標設計、制度設計,引導約束地方黨委政府把綠色惠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品質改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通過全社會一起想辦法,每個人從我做起,我們的環境品質就能夠越來越好。”趙辰昕説。
産權保護突出關鍵措施
作為我國首次以中央名義出臺的産權保護頂層設計,如何推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落地實施,頗受關注。趙辰昕表示,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産權局等有關部門已出臺了相關配套文件,發展改革委也在抓緊研究細化落實工作方案。
趙辰昕表示,完善産權保護制度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關鍵措施,實行標本兼治,既著力當下,抓緊解決産權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加快建設産權保護長效機制。
“著力當下,就是要抓緊甄別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産權糾紛申訴案件,確屬錯案冤案的,要依法予以糾正,給社會以法治引導,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著眼長遠,就是要逐步完善平等保護産權的法律制度,妥善處理以往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趙辰昕説。(記者 顧陽)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