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11月30日獲悉,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99元/噸,環比下行2元/噸,已經連續四期下行,跌破600元/噸關口。業內人士認為,已經明確將於今年12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中長期電煤合同是煤市降溫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與往年不同,在發改委的推動下,目前大型的煤企、電企和鋼企均已簽訂或即將簽訂“低價”中長期合同,在此基礎上,12月1日舉行的2017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還將舉辦年度(中長期)合同洽談會,推動簽訂更多的合同。而且發改委將再次約談大型煤企,主要圍繞如何保障中長期合同執行、更好地有效實施276個工作日制度等工作提出意見。
“目前市場供需比較平衡,這一輪中長期合同簽訂後,大家對市場的預期就會改變,煤價會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大漲大跌的情況。”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判斷説。
今年春節前國務院發佈煤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産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其中今年去産能的目標是2.5億噸。
“到10月底今年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全年有可能會超額完成。”中煤協副秘書長張宏介紹説,在此之下,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實現了基本平衡,標誌就是噸煤價格從年初的370元一路回升到目前的600元以上,今年前10月全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573.1億元,同比增長112.9%。除了部分老礦區企業依然虧損外,其他大部分企業從9月開始都實現了當月盈利,不過從全年來看還沒有擺脫虧損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以來,在市場回暖、氣候、運輸等綜合因素影響下,煤炭價格暴漲,個別地區出現供應偏緊的情況。在此之下,9月初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圍繞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出臺了包括釋放産量、增加運量、鼓勵簽訂中長期電煤購銷合同等多項措施和辦法。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