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曲遠振時,他正在跟來自遼寧的外貿企業老闆談生意。
“10天生産5萬雙隱形船襪。”看不懂買家提供的設計圖,曲遠振用尺子比量了樣品,略一盤算後説“能成”。
今年42歲的曲遠振是吉林省遼源市東北襪業園內一家制襪企業的總經理,而4年前他還以烤肉串為生。
“烤肉串一年只有10萬元的收入,誰不想多賺些錢啊?”如今年産值能達2000萬元的曲遠振説。
曾經在鄉下種地放牛,後來在廢品收購站做勞力,文化程度並不高的曲遠振發現了襪業這個“寶礦”。
襪業是資源枯竭型城市遼源找到的替代轉型産業之一。在這座吉林省中南部城市,煤炭曾經是當地人的“寶礦”。但因資源枯竭,這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地級市一度在一年時間內就業人員減少了5萬人。
如今,在佔地130萬平方米、年産值65億元、就業5萬多人的東北襪業園內,大多數就業者是曾經的下崗工人和周邊農民。
解決就業問題一向是我國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新頒發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幫助就業困難者就業。這是落實“共用”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
曲遠振的企業在襪業園裏只是中小規模,吸納了80人就業。“但一到10月農忙時節就出現用工荒。”曲遠振説。
為緩解用人緊張,遼源市實施了農村直通車工程,減免周邊農民工乘車費用,並提供技能培訓、工作介紹等一系列後續服務。
“一雙襪子刨除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就佔到了七八成。”曲遠振準備再進行一下設備的技術改造升級,把人力用到關鍵環節,讓機器去完成大部分工序,這樣不僅能降低人工成本,更能提升産品品質、品相,還能不斷翻新款式花樣,跟上市場節奏。
“客戶對産品的要求一直在變,去年和今年就大不一樣。”曲遠振説。
産業園內企業都在做設備與工藝的技術改造升級。據介紹,園內企業過去都是襪子織完了由人工縫合,如今已全部實現了機器自動縫合,不僅保護了工人眼睛,還提高了生産效率。
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是“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發展要求。
把現有的130台制襪機器都進行一番改頭換面,對直言“工藝略懂、機器不通”的曲遠振來説可是一個“十三五”大規劃。
曲遠振開始做襪業這一行時還不敢做太大的規劃。僅有15萬元自有資金的他,身上背負的貸款是個“甜蜜的負擔”。因為沒有這筆貸款,企業就搞不起來,而有了這筆貸款,每天就有壓力存在。
隨著業務量逐漸擴大、銷路越來越廣、效益節節攀高,曲遠振的貸款已經消解得只剩50萬元。
事實上,貸款在襪業園內是個被爭搶的“香餑餑”,是企業創立、擴大生産的重要資金來源。
為此,遼源協調金融機構推出“襪業通”“襪業貸”等定向信貸産品,還開辦了“小微企業信貸工廠”進行批量支援。在政府協調下,金融機構已累計為襪業園提供貸款20億余元。
襪業園還通過政府、企業兩方面投入,以“零投資創業”“保姆式服務”等方式,由園區為每個創業者提供襪機與擔保貸款。
“市場需求大,我還得再擴大生産。”曲遠振的“十三五”註定很忙碌。(記者劉斐、郭翔)
[責任編輯: 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