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北京公積金利率年內四連降 創歷史最低

2015-08-27 10:2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昨日宣佈,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從即日起下調,5年期(含)以下的公積金貸款利率由3%下調至2.75%;5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由3.5%下調至3.25%。業內人士指出,公積金利率創歷史最低,預計北京“金九銀十”樓市將有明顯的上升。

   央行前日宣佈降準降息後,公積金貸款購房者也迎來福音。昨天,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宣佈,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從即日起下調。5年期(含)以下的公積金貸款利率由3%下調至2.75%;5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由3.5%下調至3.25%。這是今年以來北京公積金第四次降息。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貸款利率下調同時,上年結轉的個人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也有所變化。當年繳存的公積金存款利率仍執行現行利率0.35%不變,上年結轉的公積金存款利率從現行的1.60%下調至1.35%。

   根據有關規定,2015年8月26日(不含)以前發放的,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內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2015年8月26日後仍執行原利率,不分段計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2015年8月26日後仍執行原利率,自2016年1月1日(含)開始,執行調整後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期限檔次利率。

   2015年8月26日(含)後發放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執行調整後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期限檔次利率,按照有關規定,對於不同還款方式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分別依據相應的還款公式確定新的月還款額。

   對於已經簽訂借款合同,且放款日為2015年8月26日(含)後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須在借款人簽訂調整貸款利率的通知單後,才可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本次降息,公積金利率繼續創歷史最低,從變化看,百萬20年房貸,月供可以減少128元,而在20年貸款期內,可減少30633元的總利息。多次降息下,公積金利率已經是歷史最低,對購房者的吸引力大漲。全國從2015年以來,已經有超過百個城市發佈了不同力度的公積金鬆綁政策,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有超過30個城市還提及了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整體看,全國層面的公積金政策刺激逐漸對市場增加影響。

   張大偉表示,從各地頻繁出臺的救市政策看,2015年重點城市的銷量好于2014年是確定的,特別是在2015年這部分城市的供需關係改善明顯,房價很可能上漲,甚至幅度不會小。從北京市場看,持續的降息,特別是公積金等政策的變化,預計“金九銀十”樓市將繼續有明顯的上升。 (記者 程婕)

   相關新聞

   降息對“貸款一族”是省錢的好事

   時隔兩月,央行于25日晚間宣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26日,各大銀行均挂出了最新存貸款利率價格。有關專家稱,央行“雙降”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持續推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下行,利好實體經濟。

   這次降息降準對百姓經濟生活有哪些影響?下一步該如何打理自己的“錢袋子”?多名銀行人士和專家給百姓理財攻略支招。

   “最明顯的是房貸月供減少。”恒豐銀行研究院常務院長胡海峰介紹説,降息後,商業銀行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從5.4%下調為5.15%。按貸款200萬、30年等額本息還款來算,借款人每個月還款額能減少約310元。

   不過,最快受益的是近期按揭購房的新借款人,一般銀行存量部分的房貸調整要等到明年1月份。銀行人士建議,在銀行沒有實際調整前,還應按以前的金額還款,避免造成拖欠影響個人信用記錄。也有個別辦理房貸時簽訂的是固定利率,那就一直以購房時利率為準。

   降息對於關註定期存款及理財産品的百姓來説,投資收益可能會受影響。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東方匯董事長孫洋表示,從過去的經驗看,降息降準後銀行理財收益率和P2P等網際網路金融産品收益率都會下行。其中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會在降息3個月後出現明顯下降,一年後平均降幅為1%左右。目前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已經普遍低於5%,再次降息降準後,今年年底之前可能跌破4.5%。

   “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而言,降息降準會進一步促使其從此前的過高收益回落至合理水準。現在有相當多的P2P投資者被某些平臺以15%甚至更高的收益誘惑而忽略風險,收益預期下降有助於增強防風險意識。”孫洋説。文/新華社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