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42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增發價 大股東攜產業資本千方百計保定增

2015-08-07 07:50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大盤震蕩下跌,上市公司不光苦惱股價下跌,更苦惱的是股價跌破增發價,這有可能導致醞釀已久的增發泡湯。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的統計,6月份以來有128家公司發布增發預案,截至8月5日,有42家公司股價已經跌破增發價。

  對此,有的公司不得不放棄定增,但也有公司會千方百計保定增。

  分析師認為,相關上市公司或大股東等待行情轉暖的同時,也會發布一些利好消息來刺激股價上漲,力保增發實施。

  42家公司股價跌破增發價

  從6月中旬以來,大盤不斷震蕩,上市公司股價更是“跌跌不休”。這對于已經發布定增預案的上市公司來說,可謂“生不逢時”。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6月份以來有128家公司發布增發預案,截至8月5日,有42家公司股價已經跌破增發價,有14家公司的跌幅超過20%。

  華映科技6月3日披露定增預案,擬以不低于19.28元/股,發行約5.19億股,募資100億元,用于對華佳彩增資投資建設第6代TFT-LCD面板生產線項目、對科立視增資投資建設觸控顯示屏材料器件二期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截至8月5日,華映科技的股價已經跌至12.82元/股,相比增加價,已經下跌33.5%。

  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5日,天順風能股價跌破增發價31.84%;永太科技股價跌破增發價30.4%。

  需要一提的是,天喻信息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以25.25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5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1.36億元,擬用于教育雲平臺建設及運營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天喻信息表示,此次募投項目將促進公司的戰略轉型。教育雲平臺建設及運營項目是落實公司“產品+服務”、“雲+端”發展戰略、實現從“產品”向“服務”轉型的重要抓手。

  但截至8月5日,天喻信息的股價跌破增發價27.17%。

  需要一提的是,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進行定向增發,“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0%”。

  市場人士認為,6月份和7月份發布定增的公司,隨著股市的大跌,跌破增發價也不奇怪,尤其是定增價較高的公司。

  上市公司千方百計保定增

  由于股價跌破增發價,不少上市公司不得不停止增發。

  7月21日,鵬博士發布復牌公告稱,因股價已低于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確定的發行價格,公司擬終止2015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計劃。

  實際上,鵬博士並不是個案。海虹控股、杭電股份等公司也選擇放棄增發。

  新界泵業7月11日也發布公告稱,因股價大幅跌破發行價,造成參與定增的股東、管理層及其他投資者對定增方案產生較大分歧,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事宜。

  A股震蕩不停,有不少上市公司定增恐將生變。

  昨日晚間,千方科技發布公告稱,因正在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等事宜,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8月7日開市起停牌。

  但是,也有上市公司想通過多種方式來保住定增,沒有公司願意放棄,尤其是迫切需要資金的公司。

  近期,有不少上市公司將發行的定價基準日,確定為發行期首日,且價格不低于發行期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或不低于發行期首日前一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0%。這樣一來,發行價會隨著股價波動而變化。

  從Wind提供的數據來看,也有不少公司已經徘徊在破發的邊緣。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產業資本增持洶涌。一旦最新股價跌破了增持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場價格低于產業資本認可的價值。

  有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定增價,定增很可能會失敗,所以產業資本有動力保定增。在價格倒挂幅度不大的前提下,相關上市公司或大股東等待行情轉暖的同時,也會發布一些利好消息來刺激股價上漲,力保增發實施。

  但是,他還認為,如果市場持續低迷或公司沒有業績支撐也可能導致股價繼續下跌,若上市公司無力扭轉股價頹勢,最終也很可能選擇放棄增發。

[責任編輯: 陳寧]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