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周銳)2015年上半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持續顯現,中國官方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各類穩增長政策“加速”推出並取得了初步效果。
農曆羊年伊始,中國經濟運作的多個指標即遭遇“倒春寒”,下探至多年以來最低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説,雖然一季度中國經濟仍運作在合理區間,但經濟增速向區間管理“下限”靠近的趨勢引起了各方警惕。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中國宏觀調控長期以來致力於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但各種壓力集中顯現後,短時間內將“對穩增長給予相對多一些的關注”。
官方已打響了穩增長提速的“發令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季度數據披露前夜召開會議,強調必須清醒看到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和挑戰的準備。
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在4月末召開會議全面部署穩增長。會議明確了穩增長的核心依然是穩投資,其中重要抓手就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這一部署直指中國穩增長的最大短板——新開工項目的不足。
5月份,在諸多數據顯現出暖意的情況下,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卻創出近14年來新低。其中,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速僅為0.5%,億元以上新開工大項目計劃總投資額更是同比下降20%。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投資持續走低拖累中國經濟增長,資金和新開工項目不足是主要掣肘因素。一位負責項目審批的官員也感嘆,“以前各地是闖著黃燈跑項目,現在是綠燈開了也不動”。
在劉元春看來,一些地方對項目的“不積極”態度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有心無力:房價回落讓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減,嚴控債務又缺乏其他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則是“少做少錯”態度下的庸政懶政。
官方也從“人”和“錢”這兩方面發力來“補短板”。4月末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就官員領導經濟工作提出詳細要求。官方本月稍早時候對部分省區未按計劃開工項目進行通報,並表示下一步還要開展重大水利工程專項稽察。
推動項目和資金的對接更是官方穩增長的政策密集區。在5月18日“放行”總投資近2500億元人民幣交通建設項目後,中國國家發改委6月份更一日內批准了總投資近1300億元的三個機場和兩條鐵路項目。
前期向民資推出的中西部鐵路等七類重大工程包也順利轉化成了投資。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透露,七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1個項目、33個專項,累計完成投資3.1萬億元。特別是5月份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施工季,在建項目施工、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在這一基礎上,官方日前又推出了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這四類新的工程包。這些工程包有望成為支撐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除了抓住投資這一穩增長的“牛鼻子”,官方為企業降稅減負、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速金融市場改革步伐等一系列舉措也在密集推出,而有關政策已經初顯成效。
5月份,消費、工業、房地産銷售均有回暖態勢,就業也呈現出穩定的態勢,外來非農戶籍失業率和青年失業率更是大幅下降。李克強7月1日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7%左右的目標。(完)
[責任編輯: 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