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今年首輪中央巡視發現26家央企五個共性問題

2015-06-20 08:0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6月19日電 經中央批准,從今年3月開始,中央巡視組對26家央企進行了專項巡視。這也是今年首輪中央巡視。近期,中央巡視組陸續向上述單位反饋巡視情況,截至19日,已全部反饋完畢。

   巡視發現,上述單位存在著管黨治黨不嚴、違規輸送利益、重大決策失誤、“帶病提拔”幹部、違反八項規定等共性問題。

   重業務輕黨建 管黨治黨不嚴

   中央一貫強調,國有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然而,今年首輪中央巡視發現,26家央企均不同程度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管黨治黨不嚴等問題。

   巡視發現,中國移動等單位黨的建設滯後,部分黨組織對中央批示精神虛與委蛇,黨的觀念和黨性意識淡漠,綱紀不張,軟弱渙散,缺乏擔當精神,責任意識不強;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盲目自滿,不願正視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黨組織作用弱化、地位虛化、功能空化現象不同程度長期存在。

   國投公司、國機集團、中船重工等單位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對領導人員監管不力,對違紀問題執紀不嚴。由於對一些下級單位及其負責人管控不力,中建總公司等單位“蒼蠅”式腐敗頻發。

   大搞關聯交易 違規輸送利益

   上一輪中央巡視發現,一些“國企蛀蟲”利用職權吃裏爬外、損公肥私,蠶食國有資産。這輪巡視進一步證明,上述現象並非個案。

   本輪巡視發現,武鋼以“鋼”謀私,大肆斂財,有的領導人員違規插手武鋼工程項目,有的領導人員親屬圍繞武鋼經商辦企業,部分工程項目招標不規範,存在暗箱操作、內定投標單位等問題。

   這類問題在26家央企普遍存在,形式各不相同: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有的領導人員直接插手工程項目和物資採購招投標收受賄賂;東方電氣等單位有的領導人員親屬違規辦企業,搞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中國電信等單位有的領導人員與特定關係人結成利益同盟,以攫取非法利益為紐帶,內外勾結蠶食國有資産;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暗箱操作、貴買賤賣等問題時有發生。

   決策制度不嚴 盲目投資較多

   為防範經營風險、保障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中央確立了“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

   然而,巡視發現,大唐集團、國電集團等單位違反“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有的盲目投資,有的開闢投資決策“綠色通道”,形成大量低效無效資産。

   華能集團、中核集團、通用技術集團等單位則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不嚴格,有的在重大投資、企業並購方面風險防範意識不強,項目存在虧損;有的重大決策調研論證不充分,部分投資項目存在經營風險。

   “帶病提拔”幹部 “圈子文化”盛行

   在這次被巡視的央企當中,選人用人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除少數單位外普遍存在著“帶病提拔”、任人唯親、重才輕德等問題。

   巡視發現,中國石油等單位對領導人員管理監督不夠嚴格,“帶病上崗”“帶病提拔”時有發生;中國五礦等單位選人用人把關不嚴,存在搞“小圈子”等問題;中國海油等單位選人用人不規範,存在違反回避原則“近親繁殖”現象。

   此外,中遠集團等單位一些領導人員長期不交流,執行退休政策不嚴格;中國電科等單位用人導向上存在重才輕德的情況。

   違反八項規定 “四風”問題突出

   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是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無視紀律要求,不收手不收斂,繼續頂風違紀。這類問題在本輪“巡視清單”中表現得比較突出,26家央企大多不同程度存在。

   巡視發現,中國電子等單位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嚴格,公款打高爾夫球、公款宴請等頂風違紀行為時有發生;中國核建等單位超標準發放薪酬福利問題比較突出,“三公”經費支出偏大,公款旅遊禁而不絕;南方電網等單位樓堂館所建設標準過高,辦公用房面積過大,公務接待規格高,會議活動大操大辦;中化集團等單位“四風”問題屢禁不止,額外發放福利補貼、公款購買購物卡等問題仍然存在;寶鋼等單位少數領導人員不收斂、不收手,在高檔酒店、會所高消費,超標準宴請。

[責任編輯: 楊永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