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貴州人,還是廣東人?”對“80後”王佳(化名)來説很簡單的問題,她的孩子卻可能已經答不出了。
王佳是2億多農民工的一員。今年2月,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發佈,目前全國農民工總量2.74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8億人。
中國城鎮化進程已邁過50%關口,這背後,是無數打工青年人生軌跡的變遷。近日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一書,講述新工人的故事,反思個體、群體和社會的現實與未來。“票子”、“房子”與“孩子”,這些當下青年普遍關心的問題,在新一代青年農民工眼中,又有著怎樣的解讀?中國青年報記者探訪書中主人公,為你勾勒答案。
“票子”:平均月入2864元,有人希望“買寶馬”
從1998年到2015年,王佳的17年幾乎都在東莞度過。
王佳老家在貴州遵義的農村。初中一畢業,她就瞞著家人,和5個同學一起來東莞打工,一直在東莞各個區鎮間輾轉。
“剛開始什麼都不懂,每個月拿250元就很高興了。”剛到東莞的王佳沒有經驗和學歷,等待她的只有低回報的體力活。從1998年到2003年,王佳先後在印刷廠、塑膠廠、電子廠工作過,月工資也從最初的250元慢慢升到1500元。
2003年,她用打工攢下的錢遠赴黑龍江學日語,之後又回到了東莞。“因為我對東莞最熟悉,找工作也不再局限于體力活。”她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現在,她當上了車間小組長,月工資3500元,扣掉住房公積金和社保之後,還能剩下約3200元。
王佳的收入沒有“拖後腿”。據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年2月發佈數據,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和她相比,離開老家河南、到江蘇打工的張佔波,則在平均線上下“掙扎”。
這個生於1983年、曾在礦山拿3000元月薪的青年,現在在蘇州的電器廠拿1900元月薪。他租的房間約7平方米,月租金260元。“感覺一個月存上200元就不錯了,壓力太大了。”
“相對於這樣的收入水準,80後和90後的打工者的消費慾望,是非常高的。”長期研究打工者群體的NGO“北京工友之家文化發展中心”志願者、《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作者呂途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她印象最深的是張佔波的夢想:“別人開寶馬,我們也可以努力有錢去開寶馬。我説不上來怎麼樣才能掙到錢開寶馬,但是我覺得有可能。”
“他不吃不喝幾十年,也不一定能買上寶馬車。為什麼一份更高的工資不是夢想?為什麼建設一個健康的家庭不是夢想?”呂途分析,“對青年一代打工者來説,寶馬可能代表的不只是一輛汽車,還代表了成功、地位、品味乃至社會認同等等符號。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眼裏,消費已經不止是為了滿足需求,還是為了滿足面子、攀比的慾望。”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