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遺傳給股市的創富胎記
作者:李宇嘉
從創富和追求速富的角度看,無疑現今的股市已經遠遠地將樓市甩出幾條街以外了
這是個看臉的年代,曾幾何時,房地産“顏值”爆表,但如果與現在的股市相比,不僅已成昨日黃花和沒落的貴族,而且在“顏值”上也遠遠不及股市。樓市最火的時候,房價10年翻了10倍,但如今的股市,有些股票幾個月內就能翻10倍。而且,要買套房子,光首付就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很多人連樓市的門檻都跨不過去。從創富和追求“速富”的角度看,無疑現今的股市已經遠遠地將樓市甩出幾條街以外了。
哪怕不炒股的人,通過媒體和熟人口中,也聽過資本市場的傳奇、股市造福的神話,最誘惑的就是身邊某某人在股市上賺了多少錢,輕鬆買了套豪宅,實現了財務自由,現在正週游世界和享受生活呢!毫無疑問,炒股似乎比其他任何一份拿薪水的工作來錢都快。賺錢的故事不斷吸引著更多人進入股市。據證監會公佈的數據,今年1月、2月、3月、4月,新增A股賬戶和投資者數分別為197.16萬戶、97.13萬人,111.71萬戶、54.50萬人,486.49萬戶、241.27萬人和1290.30萬戶、497.53萬人,股民跑步入場的速度極為驚人。
想想人家守著電腦上的K線圖輕輕鬆鬆就能賺那麼多錢,自己還起早貪黑地賺那點辛苦的工資,買個房子還要四處籌借首付款、每個月被“月供”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不能再把股市創富神話當作類似明星八卦的飯後談資了,必須要抓住千載難逢的“創富”機會,即便不能實現珠寶店的財富自由,實現超市的財務自由也是不錯的結局啊!
80後靠樓市創富、90後靠股市創富,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個觀點。雖然不甚嚴謹,但筆者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樓市火爆的那十幾年,但凡買了房的人,特別是買了幾套房的人,現在不僅享受到了資産增值收益,而且與那些沒有買房的人在經濟地位上,或將永久性地拉開了差距。
普通工薪階層的人感受就更加明顯了。同樣兩個同事或街坊,一個人買了房,而另外一個人沒有買房,儘管前一個借了銀行的錢,甚至有的以超出自己支付能力“咬牙”買房,但二者此後的經濟地位,甚至社會地位,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改變。買了房的人現在或者換了套更大的、或者月供很輕鬆;沒有買房的人現在或者買不起了,或者在房價翻了幾倍後才買,而且每天起來都要為佔工資絕大部分的月供而焦慮。
對於沒有買房的人來説,他感覺非常不公平,自己哪也不比已經買房的他差,為何就在“買房與否”這樣一個偶然的事件上拉開了差距呢?這樣的故事,在很多80後、90後,甚至部分70後的人身上上演過。當千載難逢的大牛市來臨時,很多人認為,因為過於膽小,才錯過了在樓市創富的機會,才與那些並不比自己強到哪去的人在經濟地位上、財務自由度上,拉開了差距。
因此,勤勞致富的遊戲規則可能變化了,抓住機會勝過勤奮,絕對不能再錯過這一波千載難逢的股市創富機會了。已經買了房人,也希望借助這一波大牛市真正實現財務自由。因此,無論是此前樓市長牛,還是網際網路的牛氣,或是當下火熱的股市,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培育或強化了瀰漫于這個時代的一種心態,那就是創富心態,甚至是追求“一夜速富”的心態。
警示風險作用不大,因為“我要創富、我要速富”,你不能擋我,擋我就是擋我財路。只要不犯法,追求創富的任何方式都無可厚非,但整個社會如果被類似于“中500萬彩票”式的不勞而獲創富氣氛所武裝,這就極其危險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一項偉大的國家戰略。但在民間,創業和創新的艱辛和煎熬、高失敗率(超過80%)並沒有被深刻地認識和體會,反而造富的工具卻大街小巷都傳開了。
通過股市創富的人永遠是少數,絕大多數投資者可能將成為“韭菜”。大多數股民屬於初次創業、沒有經歷過上一次股市大跌。牛短熊長是中國股市的胎記,當股市進入漫漫熊途,糟糕的不僅僅是損失了金錢,更是創業的信心和方向,這對創業氛圍的培育來説百害無一利。
(作者供職于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