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午開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GDP 預計增7%左右
新華社電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出席盛會,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
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張德江主持大會。
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和大會主席團成員在主席臺就座。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應出席代表2964人。今天的會議,出席2907人,缺席57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上午9時,張德江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場全體起立,高唱國歌。
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分六部分:一、2014年工作回顧;二、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三、把改革開放紮實推向縱深;四、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五、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六、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根據會議議程,大會審查國務院關於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及2015年計劃草案、國務院關於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及2015年全國預算草案。
【報告摘錄】 GDP增長預期7%左右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l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以這樣的速度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就會更加雄厚。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隨著服務業比重上升、小微企業增多和經濟體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挖掘潛力,努力爭取更好結果。
【解讀分析】 有利於解決就業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一直致力於穩增長、調結構,解決就業、改善民生。實現7%左右的增速,對於創業創新、城鎮化、企業轉型升級等都有利。
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認為,目前,經濟界普遍的預期是今年GDP增速會下調。他認為,設定的目標可以更加精細一些。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沒有完全觸底,下行態勢依然比較明顯,形勢比較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有關的政策措施已經有了明顯的動作,比如央行降息等。
談到CPI,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CPI增3%左右,目前看來還是有些偏高,但具合理性。今年和去年差不多,調控得當,完成目標相對容易。
劉元春説,首先通過貨幣政策調控。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比如貨幣供應、信貸、融資、利率水準、存款等調整。其次還有整體宏觀經濟取向,是調結構還是調經濟,進行權衡調控。最後,價格改革力度也會影響CPI的走勢。從報告來看,今後對於CPI的調控政策定位,將會有寬鬆的環境。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定其縣域法人地位。發揮好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産品供給中的作用。
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準,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
推出巨災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創新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解讀分析】
民間資本發起中小銀行
增強服務活力
郭田勇認為,報告中提出推動具備有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中小型銀行並且不設限,有利於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並且,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為主的,比如三農。中小型銀行設立後將增強金融服務的活力。
此外,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也是為設立的中小型銀行提供風險上的“兜底”,這樣中小銀行的運營才能放開。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是兜底措施之一,對於深化金融改革更加有保障。
利率市場化
或有較大進展
央行顧問陳雨露表示,貨幣政策可能會在二季度進一步放鬆。他認為,中國今年利率市場化會有比較大的進展,會快於資本項目開放的速度。
賈康則認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貨幣政策鬆緊適度,財政政策要有力度,實際上隱含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風險的相應決策和有效調控。(兩會人大報道組 記者 蒲長廷 張珺 劉暢)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