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小川首次碰上通縮:降息降準請求摺子湧來
周小川心裏在想什麼
執掌央行13年,周小川第一次碰上通縮的新問題。
1月經濟數據不忍卒讀。兩個PMI,製造業的跌入衰退區間,服務業的掉頭向下。進出口雙降,PPI一路下滑毫無起色,0.8%的CPI漲幅,讓分析師騷然,請旨的摺子像雪片一樣地遞上去:請降息,請降準,請寬鬆,請當機立斷。
此時此刻,周小川的心裏在想什麼?
他也許在想,為什麼一水兒的摺子都遞給我呢?為什麼財政部沒有收到雪片一樣的請安摺子:請減稅?為什麼人社部沒有收到雪片一樣的請安摺子:請降社保費用?為什麼國資委沒有收到雪片一樣的請安摺子:請繼續降薪?
他也許在想,答案其實也簡單,因為把印鈔機打開最省事。而且外匯佔款放緩和通縮風險逼近,正是貨幣寬鬆的大好時機,經濟學教材上的經典案例。多少國有過剩産能嗷嗷待哺,等著債務展期和以新還舊;多少被擠壓的中小民營企業,盼著人家吃肉我喝湯。可是,貨幣政策不是萬能藥,中國持續貨幣超發而沒有引發惡性通脹,在於土地等要素作為資本入市。美國能夠在三個QE後走出流動性陷阱,靠的是實體經濟復蘇。不是每一次貨幣寬鬆都能換得好運。
他也許在想,還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留出空間和時間。貨幣寬鬆儘管有諸多不是,但在短期內確實能夠托底經濟。特別是中國原有的以投資和人口紅利為支撐的舊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貨幣寬鬆形成的低利率有利於經濟在下行期間不至於硬著陸,而是等待改革釋放紅利,等待新的經濟點補位,從而贏得這場泡沫的賭約。
他也許在想,防範經濟過冷,化解通縮風險,是雷打不動的政治任務。經濟決策才分對錯,政治任務只有一條標準,搞定它。很多政策並不是央行行長所能決定的,但很多政策的後果卻必須由央行來消化。數據是冷冰冰的,1月弱勢開局,外貿幾近慘敗,經濟在2015年或許將迎來最艱難的一年。中央早已言明,進行區間管理,經濟下行的容忍度提高自是不假,但底線思維的嚴防死守也不含糊,一旦經濟過冷影響政治穩定,救市也沒有上限。到時候,貨幣政策該出手時就出手。
也許,此時此刻的周小川,正坐在自己辦公桌前,拿捏著下一個降準降息的時機在哪。明天?一季度?上半年?下半年?降不降已經沒有懸念,惟一的懸念在於早晚。或許,他更想再撐上一撐,從“錢荒”之戰到第一次降息,可以看出他在盡全力不復加杠桿,不增加泡沫,不擴張資産負債表。但中國經濟由不得你多想,2月數據到手如果仍是不佳,分分鐘降息降準也不是小概率事件。
算了,先不想這個頭疼的問題了,快過年了,把春節前後的流動性管理好才是當務之急,通知市場,在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推廣常備借貸便利(SLF)。至少,這是周小川看得見的想法。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