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3日發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遠不及年初7.5%的預期目標。自此,中國進出口增速已經連續三年未完成年初既定目標。不過數據還顯示,去年12月出口總值為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9.7%,超出預期的增長6%;進口1779億美元,下降2.4%,好于預期的下降6.2%。多方分析認為,今年中國外貿形勢可能略優於去年,再加上目標下調,今年的外貿目標有希望達成。
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分季度看,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值為5.9萬億元,下降3.8%;二季度進出口6.5萬億元,增長1.7%;三季度進出口7萬億元,增長7.1%;四季度進出口7萬億元,增長4%。其中,出口一季度下降6.1%,二、三、四季度分別增長3.4%、12.7%、8.7%;進口一季度下降1.3%,二季度基本持平,三季度增長0.8%,四季度下降1.6%。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認為,中國第三年貿易增長未實現目標顯示出內外需求均疲軟的狀況。由於增長疲弱,人民幣在2014年貶值約3%。這使得中國企業日益擔憂其美元債務。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可能使得中國企業爭相購買美元進行對衝,這可能會造成美元被超買、人民幣被超賣,從而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
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介紹,2014年我國進出口沒有達到年初預期目標的原因比較複雜,除了受2013年部分月份基數偏高影響之外,還有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支撐我國外貿高速增長。二是我國外貿進出口當中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不斷削弱,發達國家對我國製造業的投資下降抑制了進出口。三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下滑,拉低了我國進口值的增長。此外,地緣政治和大國關係博弈等風險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好的消息是,外貿不達標的歷史可能在今年終結。一方面,上月結束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將今年的貨物進出口預期目標定為增長6%左右,較去年有所下調;另一方面,多方普遍預期今年進出口情況略優於去年。“2014年12月進出口增速均出現顯著回升,好于市場預期。總體而言,出口增速回升相對較快,表明國外需求有所改善,未來出口能否進一步回暖,依賴於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表現。美、韓等經濟體需求復蘇,是中國出口回暖的主要動力。”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鄭躍聲亦稱,基本判斷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將高於2014年。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則表示,進口增速連續2個月為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是主要原因。經過測算,進口的真實需求其實並不是數據反映的那樣差,2014年12月主要進口商品的進口量其實是有大幅增長的。這一方面是由於進口促進政策發揮效應,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出內需有所改善的積極信號。“我們去年的進口並不比前年少,只是價格下降了,所以進口值顯得少了。”寧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俞丹樺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去年前11個月,寧波市出口同比增長13%,進口負增長8.2%。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建軍預測:一方面,2015年歐美經濟將有所回暖,利好中國産品出口;另一方面,通過推行“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將加強與東南亞、中東歐以及拉美國家合作,從而將國內過剩産能外輸。綜合預計,201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增長在6%左右,達成年度目標,出口情況繼續好于進口,順差大體與去年相同。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