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國企改革正進入以資産證券化為核心之一的綜合改革階段。
國有企業證券化,通俗地講就是泛指將不具有流動性的國有資産(資産、收益權、債權等),通過企業改制、結構性重組、風險隔離等手段,轉換為在金融證券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使其具有流動性。
但是,在國企功能性分類尚不夠明晰的前提下,如何精準操控不同企業的資本重組?現階段的國資證券化改革,有哪些可圈可點之處?對於國資國企改革的全盤推進,又有哪些促進作用?
帶著上述問題,1月1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
大量資本向國企股轉移
NBD:我們梳理了一下,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在致力推進國資證券化,比如支援整體上市,或者在股權激勵以及多元化改革方面有新動作,就國資改革的角度來説,您覺得資本市場會呈現出哪些特徵?
李錦:從現象上來看,從2014年12月開始,比如銀行降準以後,沉睡幾年的股市出現爆髮式增長,甚至到了3400點。這其中,尤其是國企股、央企股出現多股漲停。截至目前,大量資本仍在向央企國企股轉移,可以説2015年以來,國企呈現出“三陽開泰”的局面,形勢特別好。
NBD:出現這種現象的詳細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大家的錢都往這裡面投?
李錦:從原因上看,隨著房地産市場趨冷以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轉變,大量資本從房地産市場抽出,開始大量流向股市,資本市場迅速興旺起來。尤其是原本曾經低迷的部分國企股發展得到平衡,開始吸引股民的資金投入。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