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配幹部有多嚴重?
巡視組查出19省區市超配幹部
超配幹部有多嚴重?中央巡視組“曬”出的巡視問題帳單以及各巡視點的巡視整改報告,披露了“詳情”。
此前四輪中央巡視,完成了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巡視問題帳單和巡視整改報告顯示,19個省區市被中央巡視組指出超配幹部問題:江西、重慶、甘肅、寧夏、海南、北京、山東、湖南、遼寧、山西、內蒙古、吉林、上海、青海、河北、陜西、黑龍江、四川、江蘇。此外,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也被指出了相同問題。
其中,湖南“幹部超編超配問題嚴重”;山東“超職數、超規格配備幹部問題比較突出”;黑龍江、四川、江蘇則被指出超編制、超規格配備幹部較為普遍。北京也被指出,“存在違反機構編制和職數管理規定等問題”。青海不僅被指出超職數配備幹部,而且違規設立機構。
遼寧、江西、吉林、內蒙古的巡視整改報告,呈現出了超職數配備幹部的規模。
內蒙古全區12個盟、市,設有30多個巡視員、63個副巡視員,區發改委班子成員多達17人;吉林則一次性解決和消化23個超配的副秘書長職位。
遼寧一省查出的超職數配備幹部就達26272人,江西也查出超職數配備幹部5202名。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上述省區市中,湖南省早在2004年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學習貫徹幾個問題》的通知,稱“將用三年時間清理超職數配備的領導幹部”,但該省的超配幹部現象並未“剎車”。
哪些職位“集納”超配幹部?
10余省區市向副秘書長“開刀”
超職數配備幹部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哪類領導職位“集納”超配幹部?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在中組部的“瘦身令”之下,去年,至少10余省市整治超配幹部時,“刀口”落在了超配的副秘書長身上。
例如山東,去年9月26日,山東省政府官網發佈了23條人事任免資訊,其中就包括四名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的免職資訊;去年12月12日,北京組工網公佈了65名市管幹部的任免資訊,其中也有四名市政府副秘書長的去職。
被中央巡視組點名通報“超配幹部”的吉林、安徽,也採取了相同的裁撤副秘書長舉措:去年上半年,吉林在省和市(州)層面上至少減掉了23名副秘書長;安徽蕪湖在去年3月,集體調任了5名政府副秘書長,蚌埠市也在相同時間,調整了6名政府副秘書長。
此外,浙江、青海以及銀川市、杭州市、廣州市也在去年調整了政府副秘書長。
竹立家認為,各地整治超配幹部時之所以向副秘書長“開刀”,源於“副秘書長”超配已成一種普遍現象。
雖然早在2009年,中編辦就印發文件提出要求:省級、副省級、地市級政府副秘書長的職數,按不超過其同級政府領導班子副職的職數來掌握。但實踐中,由於各級政府對副秘書長的職數設置有“自主權”,所以副秘書長崗位就成了超配幹部的“彈性空間”,有的地區將副秘書長崗位用於“獎勵”提拔、福利照顧,安排那些多年未獲升遷的幹部,甚至出現了多名副秘書長“輔助”一名副職的現象。
竹立家強調,副秘書長超配也與副職幹部數量過多有關,比如此前被曝光的“一個縣級市配十多名副市長”。
2013年11月,新京報記者曾盤點全國2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250個地級市的副市長數量。結果顯示,250個地級市共有1750個副市長(不含挂職副市長),平均每個地級市配置有7名副市長。其中,共有219個地級市配置有6-8名副市長。副市長數量最多的地級市是江西贛州,共有12名副市長(4人為挂職),四川宜賓等15個地級市配備了9名副市長。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