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管理將有新進展
2014年,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開。隨著預演算法修改工作的完成,深化預算管理的各項工作全面啟動,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首次編入預算草案。進入2015年,包括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規範預決算程式等預算公開內容將進一步深化。“除涉密資訊外,所有涉及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單位)均應公開預決算。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決算公開細化到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樓繼偉表示,未來還要進一步完善預算體系,不僅要做好地方教育附加、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等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的相關工作,還要提高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
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中期財政規劃管理也將得以推進。在編制完善2015-2017年全國財政規劃的基礎上,啟動部門預算中期規劃工作。“對目標比較明確的項目,必須編制3年滾動財政規劃,特別是要在水利投資與運營、義務教育、衛生、社保就業、環保等重點領域開展3年滾動財政規劃試點。”樓繼偉説。
此外,明年的工作重點還包括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在嚴控新增債務的同時,積極化解存量債務。“合理劃分債務類型,厘清政府的直接責任和市場化商業風險,分門別類逐步化解存量債務。”樓繼偉説。
稅制改革注重立法環節
“霧霾等環境問題的治理,需要稅收發揮調節和支援作用。”樓繼偉説。因而,消費稅和資源稅等調解作用將被放大。2015年,將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産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並組織實施煤炭資源稅費改革,爭取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除原油、天然氣、煤炭外其他品目資源稅費改革,開展擴大資源稅徵收範圍的研究工作。
會議上,堅持以法治思維推進財稅改革的思路體現得較為充分。除了加大消費稅、資源稅的調節作用,財政部門將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做好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起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加強環境保護。同時,完善非稅收入管理制度,將積極推動現行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完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管理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強罰沒財物管理,加快制定非稅收入徵收管理辦法。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