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網友表示,地鐵調價後,多人一同出行選擇地鐵的成本幾乎接近自駕。
昨晚,國貿公交樞紐處等車的乘客排起長隊,有乘客等不及翻欄杆插隊 攝影/金葉
“昨天是調價之後首個工作日,早高峰期間,地鐵全網進站量約為157萬人次,比上周同期下降5.23%,人數減少了約8.6萬人。按照12月前三周週一路網平均客流量1010.1萬人次為基數,以早高峰人數下降比例類推,昨天全天大約有53萬人次選擇放棄乘坐地鐵。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放棄乘坐地鐵的乘客,大多轉移到地面公交,也有乘客選擇自駕車、租車或者自行車出行。”
數據
調價後首個早高峰客流量降5.23%
昨天是實施新票價和開通四條地鐵新線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早高峰,全市公共交通順暢有序。據市交通委消息,截至9時軌道交通共發車2271列次,準點率、兌現率目前100%。全網進站量約為157萬人次,與上周同期下降5.23%。地面公交共發車車次比同期增長4.71%;城市路網早高峰平均交通指數為6.5(峰值8.1),比上周(7.0)同期下降7%。
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本市軌道交通全天客流數據尚未公佈。北青報記者參考官方公佈的數據,對前三周每週一的客運量進行了整理。據統計,12月22日,北京地鐵客運量為852.25萬人次,京港地鐵4號線客流量為119.9萬人次,大興線客流量為33.6萬人次,14號線客流量為2.4萬人次,全路網總客流量為1008.15萬人次。12月15日,北京地鐵全路網總客流量為1004.07萬人次。12月8日,北京地鐵全路網總客流量為1008.15萬人次。之前三周週一路網平均客流量為1010.1萬人次。
如果按照早高峰減少5.23%的數據推算,全天全路網大概有52.8萬乘客未乘坐地鐵。
調查
公交車計程車公租車都來“搶”客
根據推算,工作日大致有52.8萬人放棄地鐵。那麼這些人採用了什麼交通工具呢?北青報記者初步統計了公交、計程車、私家車、公租自行車等方面的情況,發現乘坐公交車、計程車、公租自行車的人都有增加。
公交發車車次增長4.71%
據北京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部分短途乘客可能轉向地面公交的情況,在工作日增配了4%的運力,平均每天增發6000余車次。其中70%的運力增加在了早晚高峰時段,重點做好郊區進城線路、放射線線路、高(快)速路線路、與地鐵接駁的短途線路和與地鐵並行或方向相近等重點線路的運力調配。
同時,在四惠、東直門、宋家莊、動物園等各大交通樞紐,六里橋、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以及四大火車站等重點客流節點安排了31處巡迴調度崗,實時關注客流變化,動態調度指揮線路運營。並在上述重要客流節點配備了100輛機動車,隨時根據客流情況投入運營。
昨天早高峰,地面公交共發車車次比同期增長4.71%,將運輸更多從軌道交通方面轉移過來的乘客。
租車公司調價首日增30%客流
據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介紹,28日調價首日是週末,與前三四個週末相比,28日用車的客戶明顯增多。平時每週用戶平均增長為24%,上個週末與同期相比增加了31.8%,在平時增加的基礎上還增加將近8個點。“地鐵漲價之後,出行成本增多,如果多人出行,租車成本均攤下來並不高。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客戶增多的因素之一。”
公租自行車租車同比增加15%
據公租自行車朝陽區運營方項目經理牟亮介紹,由於天氣原因,每年一到11月,天氣寒冷,公租自行車都會進入淡季。但今年從11月份,公交地鐵調價資訊公佈開始,公租自行車的使用量一直在高峰沒有下降。從12月份開始,朝陽區公租自行車每天的辦卡量都在80張左右,昨天則辦理了120張。
“公租自行車的定位主要是公交地鐵的接駁和最後一公里的通達功能。一方面地鐵客流減少可能會影響公租自行車的使用;另一方面,確實有部分地鐵短途客流會使用自行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從公租自行車的辦卡和使用量上,確實是增加的。”
兩人以上自駕不比地鐵貴太多
北青報記者嘗試從東西南北各選擇幾個常見通勤地點,發現如果兩個人合乘,部分線路開車並不會比地鐵花費太多錢。如果僅僅按照一次通行計算,從五棵松地鐵站到呼家樓地鐵站,累計里程17.5公里,乘坐地鐵每人平均票價5元;乘私家車燃油費10.9元,若兩人同乘則每人平均花費5.45元。從平安裏地鐵站到呼家樓地鐵站,累計里程8.5公里,乘坐地鐵每人平均票價4元;乘私家車燃油費5.28元,若兩人同乘則每人平均花費2.64元。
“一家人出門的話,還是開車更划算。”有騰訊微博網友表示,地鐵調價後,多人一同出行時,選擇地鐵出行的成本幾乎接近自駕,一家人出行自己更會選擇開車。
分析
公交成地鐵分流主力
此前,市交通運輸局新聞發言人馬伯夷曾介紹,2007年軌道交通推出低票價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方便、準時、快捷、出行成本低等優勢,引導市民放棄小汽車出行,緩解城市地面交通擁堵。
然而,由於高峰時段客流構成不合理,吸引了大量短距離、生活類人群出行,軌道交通已經轉變為與地面公交爭奪客流的交通方式。與地鐵客流年均增長30%相對照,北京市地面公交目前的日客運能力達到1700萬人次,而實際每天在1300萬人次左右。一份針對乘客出行目的的調查發現,高峰時段的通勤出行比例為61.7%,公務出行比例為11.8%,生活類出行比例約為26.5%。也就是説,高峰時期的上班人群僅佔出行人群的六成。
本市軌道交通調價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分流地鐵的部分客流,將地鐵短途客流分散到地面公交上,將非通勤客流分散到各個時段,緩解地鐵大客流壓力。
此次,地鐵調價首個早高峰,地鐵全網進站量約為157萬人次,比上周同期下降5.23%,全天大約有53萬人不再乘坐地鐵。
目前,據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集團日均客流量是1350萬人。而此前,集團曾在重大活動時運送1600萬至1700萬人,都沒有問題,乘客乘坐的舒適度也沒有受到影響。公交集團有充足的預留運力可以分流軌道交通的壓力。也就是説,即使每天100萬人不再乘坐地鐵改乘公交,也不會對公交運營秩序造成影響。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珜 實習記者/金葉 于蕾
(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 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