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財稅體制改革號角奏響:房地産稅明年或實現突破

2014-12-30 08:03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財稅改革有的放矢見真章 房地産稅明年或實現突破

  ■本報見習記者 喬誌東

  改革元年,財稅先行。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繼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並從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和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等三方面為國家財稅體制改革勾勒出框架後,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2016年基本完成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並於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可以説,財稅體制改革的號角已經奏響。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補補,更不是揚湯止沸,而是一場關係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是一次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的制度創新和系統性重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從邏輯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礎、要先行;收入劃分改革需在相關稅種稅制改革基本完成後進行;而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標並形成有共識的方案。整體改革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

  樓繼偉指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的6句話、24個字展開:一是完善立法;二是明確事權;三是改革稅制;四是確定稅負;五是透明預算;流失提高效率。

  今年以來,財稅體制改革已經在推進預算透明、“營改增”擴圍、清理整頓稅收優惠、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PPP制度構建等諸多方面,為財稅體制改革三大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細化預決算公開內容

  財政預算更加透明

  進一步細化預決算公開內容,是財政部推進預算改革強調最多的一項。

  自今年兩會財政部向全國人大作報告時提出“政府支出預決算全部細化到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範圍,除涉密部門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後,財政部發文《關於深入推進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通知》強調,今年要進一步細化地方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政府預決算全部細化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細化到具體項目。

  這預示著預算透明制度改革已經在地方開始全面展開。

  “現在有的省本級都只公開到類、款,通知要求預決算要公開到支出功能的項級科目,另外要求省對下的轉移支付資金要細化到具體項目上,這都是有突破性的,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指出。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認為,此前中央預算越來越詳盡,而地方預算則成了最大的“硬骨頭”和“深水區”,財政部對此發力,也算“有的放矢”。

  今年7月份,清華大學公共經濟、金融與治理研究中心發佈的《2014年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顯示,今年許多市政府的財政透明度有較大提高,特別是在對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公開的完整性方面有顯著進步,一些城市較完整地公佈了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和社會保險基金的資訊;但仍然有相當比例的市政府未能公佈最基本的公共財務資訊,這與中央的要求和社會的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

  “建立全面規範的預算公開舉措,預示著我國預算公開改革由此邁出了關鍵步伐,更是對反腐工作增加了力度。因為邁出這一步之後,接下來財政預算公開就可以在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深入推進,力爭有所突破。”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施正文表示。

  稅制改革多面發力

  房地産稅出臺為時不遠

  營業稅改增值稅,不僅涉及稅制改革,也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平衡的一個關鍵改革點。自去年“營改增”範圍推廣到全國試行後,今年,鐵路運輸、郵政服務以及電信業等陸續被納入到“營改增”試點範圍。

  “總結過去,‘營改增’試點成效顯著。展望未來,‘營改增’尚需攻克多重難題。”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指出,一是在剩餘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剩餘2/3企業的“營改增”,任務尤為艱巨;二是規範“營改增”制度比較複雜;三是“營改增”要通過打破利益格局、規範稅收制度改革,將“營改增”由國家減稅、企業減負引導到促進經濟增長、産業轉型層面,以及促進主輔分離、服務外包和總部經濟制度層面上來,真正發揮“營改增”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指出,當前,各個稅種的改革正在穩步依次推進,在實施“營改增”、改革資源稅之後,國家又著手推進消費稅改革,下一階段,環境保護稅、房地産稅立法和個人所得稅改革也將穩步進行。

  日前,國務院公佈《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自明年3月1日起實施。而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的實施,被業內人士視為徵收房地産稅的一個重要鋪墊。

  清理整頓稅收優惠政策在今年正式落地。去年11月份,財政部刊文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和財稅部門通過稅收返還等方式變相減免稅,製造“稅收洼地”,嚴重影響國家稅制規範和市場公平競爭,必須下大力氣清理整頓,今後原則上不再出臺新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今年12月9日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明確要求在明年3月底清理整頓完畢區域稅收優惠政策。

  化解地方債務隱患

  PPP模式或將異軍突起

  自2009年財政部首次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以來,業內對地方債務風險高企的擔憂不絕於耳。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今年6月份稱,當前地方政府性債務壓力較大,今年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佔債務總餘額的21.89%,是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

  不過,面對高企的地方債規模,國家已經出重拳進行“狙擊”。今年10月份,《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出爐,從發債主體、規模、方式及管理等多個方面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體制進行規範約束。緊接著,財政部印發了《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結合清理甄別工作,認真甄別篩選融資平臺公司存量項目。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應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疏”是考慮到底線思維並未放棄,中國城鎮化、産業升級和基礎設施改善的空間很大,中央需要依靠地方政府通過舉債滿足財政收支缺口。“堵”是防範金融風險,堵住隱蔽的債務來源,讓地方政府舉債陽光化。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還特別強調推開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這也是財政部推廣PPP以來所頒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

  “和傳統項目的融資模式相比,PPP的典型特徵包括共用投資收益,分擔投資風險和責任,是新公共管理的一種重要實現方式。”國開金融投資委員會副主席修軍表示。

  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

  修軍表示,傳統項目的融資模式劣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平臺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內部管理風險陡增;二是平臺公司的銀行貸款多以政府信用和土地質押為擔保,形成了財政隱性擔保以及連帶的金融風險。雖然PPP模式的政策和應用模式仍在探索階段,但各地政府和各領域企業在不斷實踐,該模式被業界普遍看好,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12月初,財政部公佈了天津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網路等30個PPP示範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涉及供水、供暖、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

[責任編輯: 普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