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化上的遲疑
每個品牌都在講著屬於自己的不同的故事,對於雷克薩斯來説,在中國這個市場上,如何用當地消費者感興趣、樂於傾聽且滿足對方需求的方式去講這個故事很重要,遺憾的是,雷克薩斯所講的這個故事開頭還不錯,但過程就讓人越來越失望了。
行銷上的低調之外,導致雷克薩斯丟失二線豪華車陣營領軍地位的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國産化。“在豪華車市場規模比較小的時候,雷克薩斯增長速度還是很快的。當很多品牌都開始運作國産化,儘管雷克薩斯在品牌力方面還是不錯的,但是沒有國産化,價格就壓不下來。可以説,符合中國的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在國內發展。”汽車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張志勇表示。
上述從事過雷克薩斯銷售工作、目前在成都地區一家賓士4S店工作的負責人士告訴記者,如果雷克薩斯能夠迅速實現國産化,就會有經銷商願意申請這個品牌,銷量上去了就會帶動整個市場。
只不過,眾人皆明白的一個道理,到了雷克薩斯這裡,就是無法落地。“有一種説法是因為牽涉一汽、廣汽的利益,運營體制存在的弊端導致難以平衡各方利益,成為雷克薩斯國産化遲緩的深層次原因。”上述專家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豐田考慮的問題在於進口車的單車利潤更高,雷克薩斯國産化之後可以帶來銷量的增加,但是總體利潤增加的幅度並不大,這就是不合適的。”張志勇表示。
可以説,與英菲尼迪、謳歌不同,雷克薩斯身上有著濃厚的東家豐田的味道,也導致了其在決策上的遲疑以及裹足不前。對一個品牌來講,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需要符合全球戰略,不會單單考慮中國市場。雷克薩斯堅持在日本本土生産,美國市場很長時間也沒有國産。
然而,“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雷克薩斯的戰略仍然沒有改變,而適合美國市場的戰略並不適用中國市場,在這麼多品牌國産的背景下,雷克薩斯不國産勢必會被邊緣化。”張志勇坦言。(記者 胡仁芳)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