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上海自貿區試點,曾讓各地“眼紅”,無論東部發達省份抑或中西部地區,都希望成為下一個“改革開放試驗田”。其實,不少地方只是將自貿區視為向中央要政策紅利、投資福利以刺激經濟發展的工具。簡言之,將其當成了以往一哄而上、大幹快上的開發區模式。
這種“改革1.0”時代的一哄而上,皆被中央叫停。中央要求地方不僅要轉變政府職能和執行簡政放權,而且要更新傳統思維,跟上“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當新常態成為共識,自貿區擴容提上日程。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廣東、天津、福建成為新的自貿區試點。
自貿區試點擴為“1+3”,並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區域經濟增長引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區域經濟發展突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前者主外,後兩者主內,同時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四個自貿區試點的核心要義在於不僅以上海自貿區試點內容為主體,而且要結合地方特點充實新的內容。簡言之,既要共性傳導又要個性創新。
據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的上海自貿區運作一年的評估報告看,自貿區的主要成效在於政府職能轉變和監管方式改革上。拉出的負面清單長度大幅減少,政府轉型(由管制到服務)得到企業普遍認可。
政府職能轉變,通用於全國,上海自貿區走在了前面。作為其他三個自貿區試點,這一共性要在短期內實踐到位,政府放手是自貿區權力與市場各安其分的基礎所在。不僅如此,“1+3”自貿區試點,除了要推行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負面清單”還要踐行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權力清單”和法有規定必須為的“責任清單”。
上海自貿區在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用、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以及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上也有創新舉措。此外,就是在突破外商投資限制上,上海自貿區也積累了經驗。上述舉措和經驗,有些開始在全國複製推廣。作為新的自貿區試點,既要汲取共性經驗,且要發揮後發優勢,形成新的創新成果。
按照相關評估報告,企業對上海自貿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開放、推進貿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等5個方面的制度創新及政策措施的綜合滿意度基本在80%左右,只能稱作良好。新的自貿區試點,要在上述制度創新上超越上海,讓企業滿意度更高。而且,上海自貿區試點金融改革的短板,正是後來三個試點創新改革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瀕臨港澳,在第一輪改革中成效最大,珠三角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更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自貿區試點,加強粵港澳合作和深化區域聯動依然是主要使命。應該在金融改革創新上步幅更大一些,形成自己的特色,為人民幣國際化作出自己的貢獻。此外,就是在服務業市場準入和製造業開放上要適當放開步伐。天津和福建亦各有自己的區域優勢,抓住機遇,創出特色。
風物長宜放眼量。擴容後的自貿區試點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開放創新是其重要使命,尤其應在金融、投資、貿易上有突破性的創新成果。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