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市場需求量的逐步減少,另一邊卻是車企新品上市不斷、強壓購買的不合理産銷體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昨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達到65.7%,比上月大漲10.7%,面對車企強勢壓産的頑疾,流通協會已經上書工信部、商務部,呼籲監管部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在現行的汽車行業産銷體制中,通常是車企生産多少,經銷商就要買多少,根本不是能賣多少賣多少。”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中國車市需求增速放緩,目前買方市場已經逐漸形成,但車企並沒有按市場需求安排生産,而且依然按照計劃排産,並將産品強壓給經銷商讓其認購,以實現生産環節的銷售並獲得利潤,這種銷售並不是真正實現了社會純銷售,而是將大量的庫存轉嫁給汽車經銷商,使其庫存高企。
針對目前車企與汽車經銷商之間愈加嚴重的産銷失衡情況,流通協會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應儘快組織部分車企、汽車經銷商召開工作座談會,了解當前汽車生産和流通的實際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車企與汽車經銷商應充分協商,達成合理庫存的共識(按國際慣例0.8-1.2個月為合理庫存),對於超過合理庫存範圍的應由廠家承擔。
此外,對於汽車經銷商虧損面超過50%的品牌,政府主管部門應要求相關車企調整政策,以保證經銷商的正常經營。而在銷售過程中,出現嚴重價格倒挂的車型,廠家需調整對經銷商的售價,保證經銷商的合理利潤。
據悉,作為汽車流通行業的組織,流通協會已經向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汽車流通環節經銷商庫存高企,引發大面積虧損的報告》,呼籲改革目前的産銷體制。
業內表示,如果想徹底改變車企與汽車經銷商之間不平等的産銷關係,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層面上對車企進行約束。據悉,有望在明年初開始實施的新版《汽車銷售實施管理辦法》將改變這一局面,相關條款會對汽車廠家的強制壓庫、搭售車型等不合理行為進行限制。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