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更加注重發展品質和效益,更著力於推進經濟的戰略轉型。中國經濟正追求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二戰後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只有13個。
30多年間,我國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但在今天,面對資源、環境的倒逼壓力,每個中國人幾乎都在問: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經濟?答案在今年更加清晰,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中信重工,這個歷來以生産大規格、大重量、大塊頭産品為特徵的重型企業,眼下最熱火的産品卻是這個微、精、特的傢夥,它是用於電氣傳動的高端變頻,也就是所有工業自動化設備中最核心最值錢的部件。兩年來中信重工舉全力將這一高端産品研發成功,産業化生産基地也即將投産,它帶給這家企業的變化是,在效益普遍下滑的重機行業,中信重工卻依靠高端變頻為核心技術的成套設備,支撐起海外和國內50%的市場。
在民營經濟聚集的浙江,一些同做軸承的小企業已經被淘汰,然而這家企業卻在一年前開工機器人改造完成了全自動化生産線,一方面解決了技術工人短缺另一方面提高了産品檔次,現在的産品專門給國外大的汽車廠商配套,每人平均産值從每年60萬提高到年200萬元。
數據顯示,前3季度,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6%。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10個月工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4.7%,比工業整體投資增速高出1.6個百分點,佔工業投資比重在40%左右。
今年中央把著力點投向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短板行業,包括加快大氣污染防治、中西部鐵路建設、加強健康養老服務等。11月,資訊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産資源保障工程等“七個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眾披露,呈現出推動結構調整的新特徵。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