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李瑞寧
11月15日,致力于農業信息化服務的移動應用平臺“新農寶”上線。據介紹,“新農寶”將配套網上農資商城和線下實體連鎖服務店,整合傳統農資供應鏈,改變傳統銷售模式,實現農資廠家和農戶的直接對接。
“新農寶”的出現預示著移動互聯網與農業將實現無縫對接。而在此之前,互聯網與農業的“情路”早已開始,農業已經被打上了很深的“互聯網”烙印,二者相融產生的能量巨大、前景廣闊。
互聯網開始“農耕期”
各大電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在農業領域進行布局
近段時間來,各大電商積極在農業領域進行布局。一張流傳于網上的照片則更為直觀地展現了各大電商在中國農村的滲透:某村莊房屋的外牆上,兩幅巨大的牆體廣告“針鋒相對”,一邊是“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另一邊則是“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
“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後,涉農電商將成為我們未來布局的三個重點領域之一。”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金建杭近日表示。阿里巴巴戰略布局上的傾斜,完全基于涉農電商領域的巨大潛力。據統計,從2010年至今,阿里巴巴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從2010年的37億元左右,發展到即將在今年年底突破800億元,年均增速為112.15%。2013年,淘寶網生鮮產品(包括水產、肉類和水果)的銷售額增速高達194.58%,在所有品類中排名首位。
阿里的動作遠不止這些。上月,阿里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預計在3至5年內投資百億元,建立一千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在今後幾年將會使其電子商務網絡覆蓋到全國1/3強的縣以及1/6的農村地區。
有關京東的涉農話題也不少,從早期的劉強東賣大米,到生鮮產品上架,再到在縣鄉積極布局“先鋒站計劃”,無不顯示了京東試圖在農業領域大展拳腳的野心。
有分析稱,相較于阿里巴巴偏重營銷的布局策略,京東依靠自身物流體係在農村設立信息站,並將其作為網絡、農村物流的配送站和自提點的做法,短時間內很難收個盆滿缽滿。但京東農業電商可能就沒考慮要在前幾年賺錢。而最近網上熱議的“京東送種子下鄉”活動,使得京東的農業電商布局思路浮出水面,那就是由京東提供農產品優質種子和生鮮優質幼苗,由農民在農村市場培育,最後通過京東平臺銷售。這一閉環式的布局一旦形成,京東將把廣大的農村打造成一個龐大的生鮮生產基地,競爭力可想而知。
兩大電商巨頭在涉農領域展開激烈“廝殺”的同時,另一些專注于農產品領域的垂直電商也在壯大。中糧集團旗下的我買網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據我買網公關部高級主管佟楊介紹,今年“雙11”我買網農副產品訂單迎來“井噴”,其中尤以生鮮類產品增勢最猛,增幅達到600%。
為保證產品質量並減少中間環節,我買網依托中糧集團獨特的優勢,在一些有“地標性”農產品出產的地區設立了“我買網專供基地”,與當地農民展開長期合作。“我們有專業團隊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指導、監督、驗收,以確保產品的優質。”佟楊說。
今年8月,我買網宣布完成B輪融資,金額達到1億美元。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倉儲、冷鏈配送、物流、IT等係統建設及提升用戶體驗。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