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雙十一"搶購省錢了,但你真的節約了嗎?

2014-11-10 09:06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時間成本知多少?

  “‘雙十一’已經變味,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消費者花費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從2009年首次“雙十一”就開始血拼的網購達人錢琳琳認為,如今的“雙十一”看起來有很多優惠,但消費者若要享受到,必須花費極大的時間成本,“是電商在浪費消費者的時間。”

  她解釋説,最早幾年的“雙十一”好比實體商場的“明折明扣”,“全場五折”等讓利幅度清清楚楚,消費者在“雙十一”之前囤入“購物車”的商品,到了“雙十一”當天,售價自動折半,優惠力度看得見,消費者花的功夫也不多,“那時候消費者主要比眼明手快,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把有銷售限量的産品買下來。”

  不過一兩年時間,電商就開始用“送紅包”等遊戲來迷惑消費者了。“最初,這類小遊戲可以算作錦上添花,無非是要在電商規定的時間登錄網站,獲得對應的現金抵用券;還有些‘紅包’發放也限定次數,一日頂多三次,雖然有些麻煩,但看在真金白銀上,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時間成本。”

  可今年電商在“雙十一”推出的額外優惠,錢琳琳評價,是完完全全地損害消費者利益,“每家電商都有自己的小遊戲或紅包,而且不唯一,有的還有四五個;要求消費者參與的時段也不唯一,一天裏可能有五六趟……如果消費者想要享受到這些優惠,先要花費大量時間了解規則,然後再一天24小時坐在電腦前,在不同網站間乃至手機間切換。這要花費多少時間?”錢琳琳給記者舉了例子:不少電商今年推出的購物抵用“紅包”遊戲分為“群紅包”和“普通紅包”兩種,其中“群紅包”數額不定,要求買家獲得後通過自己的社交圈推送,再根據買家朋友獲得的紅包金額總額,確定買家最終的優惠幅度;普通紅包在每天指定時間點發送,買家只有準時登錄網站,才能獲得。她認為,設置這種遊戲規則不僅將單個買家的時間成本變成多個買家的時間成本,造成進一步的浪費;還會引發各種不正常的“雙十一”現象,包括學生蹺課搶紅包、職工上班“開小差”搶紅包等。“電商之所以會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降低了消費者的採購成本,包括金錢和時間兩方面; 但電商在‘雙十一’期間的遊戲規則,讓電商完全喪失了這些固有優勢,完全是一種倒退。”錢琳琳總結。

  記者發現,今年因為時間成本太高而放棄“雙十一”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公務員袁先生認為,從淺處説,電商的這種行為體現出它們沒有讓利消費者的誠意,沒有為消費者改善購物體驗的服務意識;從深處説,“雙十一”混戰反映出電商缺乏服務創新意識,“在‘價格戰’和‘口水戰’的路上走偏了”。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