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11月3日消息(記者李靜)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以下簡稱“APEC會議”)APEC時隔13年再次在中國召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毫不猶豫的判斷,亞太自貿區(FTAAP)路線圖的制定將是本屆APEC會議最大的亮點,而此前成立的亞投行為成為亞太自貿區進一步推進的支柱。
與2001年在上海召開的APEC會議相比,國際國內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之後各經濟體的政策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創新、合作、共贏、互聯互通等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亞太自貿區一詞最早源於APEC的未來發展目標,10年前就已經提出,8年前被寫入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但由於條件不成熟,一直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張建平認為,10年來,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中日韓等諸多區域性自貿區的發展為未來走向亞太自貿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現實基礎和可能性,“我們開展了一個全面聯合研究,共同探索走向FTAAP的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開端。”張建平説。
不過,《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正在對中國施壓,阻止中國在APEC結束時發表的公報中提及對FTAAP進行“可行性研究”(啟動談判的術語),以及建成該貿易區的目標日期。美國擔心這會阻礙其完成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的努力。TPP由包括日本在內的11個國家參與談判,中國未在其中。
對此,張建平強調,日美正在推動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與亞太自貿區並不存在衝突,中美兩國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TPP以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又稱“10+6”)有利於推動亞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走向融合。
張建平認為,此前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亞太自貿區的進一步推進奠定了基礎。
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先後出訪東南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投行倡議,受到廣泛響應。今年10月24日,中國和其他20個國家在北京簽約,決定成立亞投行。
“亞投行的成立對於中國具有重大意義。”在張建平表示,雖然中國目前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區域性的金融治理方面,中國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作用。在亞洲開發銀行中,日本是主導,中國只是一個參與的角色。而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中國的投票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國的外匯儲備、經濟實力,以及在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方面的優勢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張建平認為,亞投行,以及前不久由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簽署成立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使我國這三方面的優勢得到綜合發揮,一方面能夠帶動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其他經濟體形成共贏的局面。用他的話説,亞太自貿區是亞太各經濟體的“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夢想”。
在亞投行的金融支援下,亞太自貿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加速發展,而互聯互通又會進一步促進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亞太自貿區的實現也有賴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奧巴馬政府曾公開反對籌備亞投行,將其視為對現有金融秩序的挑戰,並稱其可能降低其他開發銀行的標準。而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則表達了對亞投行的支援,他強調:“我個人認為,世界銀行可以與亞投行很好地共存。中國渴望世界銀行的專業人力資源,諸多方面符合彼此的利益關係。中國政府從很早以前便就此問題與世行展開協商,尤其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並不充足。”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