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雙十一”商標引電商口水戰 網際網路行業智慧財産權敲警鐘

2014-10-31 09:43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博弈“雙十一”商標

  儘管京東商城相關人士並未向記者證實聲明所指的就是阿里巴巴,但記者注意到,中國商標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網站)資訊顯示,“雙十一”商標一共有18個之多,其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有三個商標,分別是第35類、38類和41類,涵蓋廣告、實業經營、實業管理、辦公事務、電信、教育、提供培訓,娛樂和文體活動等行業。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集團還註冊了“雙十一狂歡節”“雙十一網購狂歡節”“雙11狂歡節”“雙11網購狂歡節”等共計11個和“雙十一”相關的商標。各類商標的註冊時間從2011年開始到2013年不等。

  京東商城也在2013年申請了“京東雙十一”商標,涵蓋7大類,但商標均還在申請中,還未最終註冊完成。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産權律師遊雲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阿里巴巴此舉有法可依,“雙十一”商標在去年上半年應該就已經獲得通過。不過,遊雲庭也指出,“日期應該算是公共領域的一種描述方式,按常理它不應該被註冊為商標,京東商城也可以以此來與阿里巴巴博弈。”

  電商戰場蔓延至海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雙十一”對京東商城和阿里巴巴來説,都是年底收官的重要一戰。

  今年,天貓國際、淘寶海外以及速賣通等首次參加“雙十一”,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把生態體系擴張到全球。在這背後,以電商平臺、菜鳥物流平臺、雲計算以及大數據能力等為核心的全球化生態系統已經初步建立,但這也使其面臨全球化生態體系的挑戰。

  而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海外事業部總裁徐昕全也向媒體透露了京東的跨境電商戰略。他認為,京東國際化平臺將通過自建或合作當地電商站點,獲取當地品牌、流量、支付、倉配售後,形成與京東在國內採銷倉配等一體化的物流體系。同時,還對接當地大型銷售渠道,建立當地核心銷售渠道的商業合作基礎。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767億元,同比增長58.8%,預計2014年海外代購的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54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認為,跨境電商前景很大,但目前還談不上體量和盈利。其能否發展好取決於兩點,一是優惠政策,即能否拿到國家對經營主體的特殊稅收優惠;另外就是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要在海外建立一個良好的進口商品的採購關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陶力 成都商報記者 楊舸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