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基建發力可對衝樓市拖累 穩增長信號明確

2014-10-27 14:54 來源:國家電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電網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人員在60多米高的500千伏輸電鐵塔上架線施工。鄭賢列攝(人民圖片)

  八項目獲得批復 穩增長信號明確

  基建發力可對衝樓市拖累(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周小苑

  在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後僅一天,國家發改委22日就批復了包括鐵路和機場在內的8個重大基建項目,總投資達1500億元。而就在一週前,發改委剛剛批復投資總額900億元的3個鐵路項目。專家認為,在房地産持續調整拖累經濟增長的壓力下,通過擴大鐵路等基建項目對衝固定資産投資整體下滑的趨勢,表明中央發出經濟穩增長的明確信號。

  固定資産投資下滑

  國家統計局21日公佈了最新統計數據,今年第三季度我國GDP增速下降至7.3%,創下5年來最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原因認為,調結構的壓力陣痛超預期,表現在多年積累的傳統産業以及房地産累積效應增加,影響了相關産業消費、生産和投資。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固定資産投資出現大幅下降。今年前9個月的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僅16.1%,增速較前8個月回落0.4個百分點,創下近13年來的最低點。

  在三季度經濟數據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和地方政府近期密集發佈包括鐵路、機場等基建項目在內的公共設施項目,為經濟穩增長髮出明確信號。“相比前三季度基建項目的總投資額,22日批復的1500億元投資額體量雖不算大,但穩增長信號明顯。”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今年二季度出臺的一些穩增長措施,其中便包括加大對公共投資項目,尤其是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而三季度財政支出出現一定程度回落,這在三季度GDP增幅上也呈現出一定影響。預計四季度在公共設施項目上的投資力度還將加大。

  樓市放緩拖累經濟

  事實上,房地産投資在固定資産投資中所佔比重很大,房地産不景氣導致整體投資下滑。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的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2.5%,增速較前8個月回落0.7個百分點,這已經是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累計增速連續第9個月回落。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認為,前三季度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出口大體平穩,固定資産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也保持較高水準,可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的持續回落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經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房地産拖累了固定資産投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微博]對本報記者表示,由於房地産的産業鏈條長、覆蓋面廣,對投資和消費都會産生負面影響。從投資來説,與房地産相關的鋼鐵、水泥、玻璃等原材料就會出現産能過剩,從而影響製造業增長,使PPI持續下滑,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從消費來看,房屋裝修、家電的消費也都會隨之下降,還會影響相關行業的就業。

  經濟下滑超預期,情況嚴峻,中央改變了對房地産行業的態度。”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央行[微博]近期頒布的信貸相關政策可以被視為房地産市場標誌性的事件。不過當前整個行業的調整仍不充分。

  基建投資逐步增長

  “中國經濟因為房地産行業的深度調整很可能還有一到兩年的艱苦調整期,增長速度還有可能進一步下滑。”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表示,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必須營造新的增長點,基礎設施建設是必行的增長點。

  “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為保證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就必須通過穩投資加大穩增長力度,爭取四季度增速出現反彈。”徐洪才表示,固定資産投資有三大方面:房地産、製造業和基建。當前房地産持續低迷、製造業又出現産能過剩,所以要穩投資就只能從基建入手。比如鐵路、西部大開發,棚戶區改造,自住房建設等,既能惠民生又能穩增長。此外,穩投資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確保資金到位,這就需要引入大量民間資本。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從歷史數據看,房地産投資、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這三者在固定資産投資中佔比基本相當。由於未來經濟增長前景和行業發展趨勢還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目前製造業企業的投資積極性較低,近期有關部門推進了一些減少對房地産剛性需求的限制性措施。雖然房地産投資下降的負面影響還難以完全對衝,但更為積極地推動已有明確規劃和資金配套安排的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和就業狀況會有幫助。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