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90後理財看過來 可以無懼風險但不能無視風險

2014-10-27 13:32 來源:中國基金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理財從上班前開始

  今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我便在長三角某省會城市某網際網路公司做起了朝九晚六的小白領。到手年薪大概10萬左右,除卻3個月獎金外,現在每月到手是6000元左右。拿到工資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啟動了我的炒股計劃。但其實,在上班前,我就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理財經歷。

  2007年股市行情最火爆的時候,我還在讀高中,經常去書店,就順便看了一些理財的書。當時最感興趣的是基金定投,所以,進大學沒多久,我便開始從生活費裏每月摳出300塊用於基金定投。不過,由於2009年中旬到2010年的行情並不好,定投一年下來反倒虧損200多元。但最大的收穫其實來源於攢錢的成就感跟基金定投的經歷。

  進入到2010年下半年,股市又有了一波行情,當時便萌生了炒股的想法。所以2011年春節回家,就軟磨硬泡讓我媽給了我1萬塊,並用她的身份證開了證券賬戶,由此便開始了我的漫漫炒股之路。買的第一隻股票是當時氣勢如虹的高鐵龍頭股中國北車。之後沒幾天,鐵道部長被查,中國北車也跌下了神壇。在虧損10%的時候,我還選擇了補倉,結果可想而知,越套越深,最終在跌到6元多的時候割肉出局。

  隨後,又買入了廈工股份,再次被套牢,被動長線持有,直到現在還有1手作為紀念。此外,去年還在自貿區概念股行情末梢的時候,買入上港集團和中海集運,同樣站崗。幾年下來虧了將近4000塊。回想起當時跟我媽説的,這1萬塊就是拿去交學費的,不學以後虧得更多,真是哭笑不得。

  去年開始,想著快要工作了,又把學習理財的事情拾了起來。這次則少了很多盲目,開始思考一些規劃上的事情。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比較粗略的方案:每年除了日常開銷外,要結余60%的收入用於投資。購買一兩份必要的保險(保費大概每年5000左右)。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佔投資金額的大多數,剩餘的資金則放進餘額寶,日常備用的同時也有額外收益。

  今年7月份畢業後便迫不及待在網上開了個證券賬戶,8月份開始再次進入股市。這次吸取經驗教訓,在投資前會先對相關個股基本面剖析之後再做決策,比如前期買入的愛康科技,半年報凈利潤預增7倍。隨後幾天走出一波不錯的行情,5000元的本金,也獲得了600元左右的收益。同時也多了幾份心得,比如要及時止損止盈,多做中短線,技術分析和題材概念相結合,抓龍頭股等。雖然不是每次選股和交易都能賺錢,但終歸感覺自己在進步。

  幾年下來,理財給我最大的收穫是沒財可理時,那種想努力賺錢的動力。本金多了,收益率才有意義。所以,我現在覺得職業生涯剛剛起步,還是提升自己最重要,這才是零風險、高收益的長久買賣。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