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汽車維修價格透明瞭 險企還會被4S店“綁架”嗎
上個月,由交通運輸部牽頭,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中國保監會、公安部等10部委,印發了《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品質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自2015年1月1日起,汽車生産企業要向授權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汽車原廠配件要允許授權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並且要通過編碼制度,建立可追溯配件品質保證保險制度。
緊接著,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和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就發佈消息稱,《汽車零部件統一編碼與標識徵求意見稿》已經完成,已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核並有望於今年年底出臺。
這意味著,汽車維修業將面臨全面洗牌,4S店不再是“唯一”、有資質的維修機構將興起,車輛的售後價格將回歸合理水準。而對於2013年車險業務未能實現盈利的各大財産險公司來説,汽修産業鏈的規範,也將是車險行業的一次革命。而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將成為車險費率改革的鋪路磚。
險企為配件虛高買單
今年年初,一位購買了價值80萬元左右進口SUV轎車的車主陳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車輛的某個零部件在4S店中的價格將近5萬元,且需要等待較長時間。然而,位於北四環的一家汽修店中,原廠零件只需要一半的價格。
在記者隨後的採訪中,汽修店的工作人員並沒有透露零件的具體來源。但是一位在美國擁有同款汽車的車主表示,此零件在美國的維修價格不過國內4S店售價的30%。而這一切,與國內汽車行業常年的壟斷不無關係。
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中保協聯合發佈的“汽車零整比”報告中,某款車的零整比系數竟高達1200%,就是説,如果把這款車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更換一遍,所花的錢,可以再買12輛相同的車。而這“11輛車的差價”,最終卻由消費者和保險公司買單。
雖然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汽車廠商主動調低了車輛的零配件售價。但是,維修的“主動權”仍掌握在4S店手裏。
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公佈了2013年的年報,但財險公司的承保利潤情況普遍不理想,車險業務除了上市險企外,基本全線虧損。
對於車險行業的虧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指出,“車險渠道,幾十億元、上百億元資本的保險公司,輕易被幾百萬元資本的4S店綁架,明給暗送,車險手續費成了很多4S店的最大收入來源。”
不過,這種格局,或將很快被打破。
險企或將不再駐點
《意見》指出,自明年起,汽車生産企業要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汽車原廠配件要允許授權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並且要制定實施汽車維修配件分類及編碼規則、汽車維修配件流通規範等技術標準。此外,還要鼓勵行業建立可追溯配件品質保證保險制度,發展第三方的汽車維修配件認證機構,強化配件品質和信譽保證,並與保險、第三方機構進行測評,建立企業服務品質“黑名單”制度。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和中國物品編碼中心近日發佈消息稱,《汽車零部件統一編碼與標識徵求意見稿》已經完成,已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核並有望於今年年底出臺。
而這兩個意見稿,都指向了“沸沸颺颺”的車險費率改革。
零件編碼和黑名單制度,在實現汽車維修的透明公開的同時,要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給第三方有資質的維修機構發展的機會。因此,保險公司可以從中進行有效比價,引導消費者購買價廉物美的産品,擺脫4S店的“綁架”。
當售後價格回歸到合理的水準時,一直困擾著廣大消費者的“買車容易,養車難”將得到解決,而消費者對於車險産品的選擇餘地也將更大。此前,有調查顯示,在選擇車險産品時,為了理賠方便,消費者更愛選擇那些“駐點”的險企。
因為進駐汽車4S店的保險公司,車子一旦出險,保險公司的駐點人員就可以在最短時間裏查勘定損,並利用三方協商確定的工時費和零配件價格標準,當場“共同確定修理費用”,確保受損車輛最快速度內得到修復。
在北京某車友群中,記者隨機採訪了近20名車主,詢問他們購買車險時會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基本上每一位車主都表示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保險公司,但是選擇範圍基本只限定在會入駐4S店的幾家保險公司。某4S店的維修人員也建議記者,在買車險時一定要購買“聯保”(即駐店)的保險公司,不然在維修時會比較麻煩。
不過,這種“觀念”在未來也將會發生改變。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如果引入了專業的第三方維修機構,因為有零件編碼和黑名單制度,維修價格會十分透明,因此保險公司可以和維修機構進行合作,有效提高理賠的速度。而消費者,也可以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維修網點。
其實,駐店與不駐店的保險公司在理賠效率方面,並不是“天壤之別”,根據北京保監局最新公佈的北京地區第三季度車險理賠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35家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結案週期為19.2天;5000元以下非人傷案件結案週期為16.8天;“結案率”達88.52%;“承諾達成率”98.04%。
不過,對於保險公司來説,新的汽車維修制度將會成為福音。但是對於4S店來説,可能需要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尹力行)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