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糧食局公佈了我國每年糧食損失至少700億斤的數據,引起社會普遍關注。700億斤相當於兩億人1年的口糧。 其中,農戶儲糧環節損失在400億斤以上;糧食儲運環節的損失達150億斤以上;糧油加工環節損失達150億斤以上。
那麼糧食儲運環節如何減少損失?在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到來之前,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進行採訪,了解倉儲環節科技節糧減損情況。
浙江省糧食局管理監督處處長陳群華説,浙江省的糧食總需求每年約411億斤,其中,自産約150億斤,自給率35%,缺口260多億斤。自給率比較低,客觀上對儲備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要增加調控能力,儲備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手段”。
浙江省地方儲備的糧食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要輪換。“在存儲和運輸這一環節,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採用了原糧‘散裝、散運、散儲、散卸’的四散化物流方式。”陳群華説。
“以前我們用手工灌包散運,包裝裝卸的時候,汽車不會開進倉庫,門口散下來的糧食比較多。包裝的話往往會有破包,實行散裝後減少了糧食損耗。”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節約是綜合性概念,就包裝和散裝來比較,散裝省下了包裝材料及人工。另外,裝車、裝船,散裝比包裝裝得多,也節約成本。”陳群華表示。
據了解,該儲備庫能夠實現四散化,有賴於儲備庫緊鄰京杭大運河的地理條件,糧食可以走船運,直接通過傳輸帶入庫,減少了搬運環節的浪費。
據介紹,浙江省糧食儲備庫將近一半的倉儲庫實現了四散化。高溫和高濕是儲糧兩大難題。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採用了倉庫橫向通風技術,解決了這兩個難題。為了減少蟲害,該庫還採用了富氮氣調儲糧技術,利用制氮設備,向密閉糧堆內衝入高純度氮氣,使害蟲窒息而死,提高了糧食品質。
針對農戶儲糧環節浪費嚴重的問題,國家糧食局從2007年以來通過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為全國26個省配置了677萬套新型儲糧裝具,儲存糧食約1300萬噸,使這些農戶平均減少儲糧損失6.5%,每年減少儲糧損失85萬噸。預計到今年年底,可累計為全國26個省配置817萬套新型儲糧裝具,每年減少儲糧損失90萬噸。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