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遷安的鐵礦資源也沒有枯竭,還能再採50年。但如果不著眼長遠、未雨綢繆,像某些資源型城市那樣,等資源枯竭了、一些工人下崗失業了再轉型,為時已晚。有産業互補,才可以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丟了南方有北方。”河北遷安市委書記李忠説。
河北省遷安市是一座依礦而起、因鋼而興的典型資源型城市。上世紀50年代,遷安鐵礦供應首鋼,累計探明儲量達27.2億噸,儲量居全國縣域之最。依託豐富鐵礦資源,遷安鋼鐵工業近10年快速發展,形成了近4000萬噸的鋼鐵産能。全市經濟總量的60%和稅收的2/3來自鋼鐵、礦山行業,連續10年保持全省縣域首強,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中列第23位。
2010年以來,遷安市以功能完備的城市規劃作為轉型發展的平臺,按照“依託鋼、延伸鋼、不唯鋼”思路,加快構建“3+5+6”産業格局,推進傳統産業“有中生新”抓升級,謀劃新興産業“無中生有”抓轉型。
遷安具備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四大園區的優質平臺。遷安位於京津這兩座千萬人規模大城市200公里輻射半徑內,津秦、京唐高鐵使遷安融入京津的“一小時通勤圈”。這裡山水條件好,周邊群山環抱,城區三山拱衛,灤河穿城而過,投資130億元實施的灤河綜合治理工程,不僅清除了壓在5個行政村頭上的千年水患,而且形成了24平方公里的大湖美景,有條件成為京津的後花園。4大園區全部列為省級園區,對高端製造業、服務業和文化産業有充足的承載力。
“並非以前沒有的産業才算‘新’,也不是已有的産業都要去做。”遷安市市長張淑雲介紹説,遷安市立足具有區域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的現有産業“有中生新”,著眼延伸産業鏈、提高價值鏈、優化物流鏈,打造精品鋼鐵、裝備製造、現代物流3個超千億産業集群和煤化工、包裝建材、食品醫藥、文化旅遊、高新技術5個超百億産業板塊;立足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和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依託生態宜居水城,著眼産城融合“無中生有”,構建休閒旅遊、教育培訓、養生養老、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總部經濟六大區域性功能中心。
按照規劃,遷安市西部工業區、東部工業區、北方鋼鐵物流集聚區承載二産發展;依託大小近20多個島嶼、總面積50平方公里的灤河生態文化産業園區承載集聚現代服務業發展;138公里的西部森林綠道、長城山野綠道、山水融城綠道和濱河田園綠道“一橫三縱”4條綠道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載體。園區、城市、綠道成為遷安轉型的有力支撐。
“戲臺搭得再漂亮,得有人來唱戲”。有了支撐轉型發展的三大平臺,關鍵是引來投資主體。4年來,遷安堅持內激外引,激活市場主體,圍繞“有中生新”、“無中生有”謀劃實施重點項目532個,總投資1570億元,引進芬蘭斯道拉恩索、中海油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徐工集團、葵花藥業等30多家行業領軍企業,“3+5+6”産業格局正在形成。
遷安有句俗話:“不能招來女婿,氣走兒子”。面對本地一些企業家存在抱有幻想不想轉、缺乏能力不會轉、面對困難不敢轉的問題,政府積極引導這些企業家擺脫礦山和鋼鐵依賴,跨進新領域,研究新項目,實現二次轉型創業,把傳統産業做長、做高。
記者走進遷安市西部工業區思文科德金屬包裝公司,車間寬敞明亮,地面光潔如鏡。這裡擁有國內唯一一套,也是全球第四套八色印鐵設備,産品用於高檔奶粉、飲料的鐵罐包裝。這家能把鋼鐵産業做精的公司,投資者正是本地一名鐵礦老闆。位於東部工業區的英諾特生物制藥公司也是一名礦老闆轉型後投産的。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