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一年超保稅區20年 可複製推廣經驗或超36條
新設企業超1.2萬家,超過原上海保稅區20年註冊數;負面清單長度縮短了26.8%;企業降低融資成本10%~20%
孫毅蕾 攝
編者按: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將迎來一週歲生日,作為改革的高地,掛牌滿一年的自貿區,為新一輪改革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在激發企業活力方面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而在引進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第一個解禁的海外遊戲機産品之後……自貿區享受的一大批“第一個吃螃蟹”效應,又從哪些方面改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為此,羊城晚報特推出上海自貿區周歲系列報道。
自上海自貿區去年9月29日掛牌至今的一年裏,仲介小宋的生活半徑發生了徹底改變。以幫助客戶註冊企業為主業的他,原本在上海市區各處跑,但最近一年來,他天天紮在上海自貿區裏。就在上周,上海自貿區即將迎來掛牌一週年之際,李克強總理赴上海視察自貿區運營情況。小宋激動地與總理握了手,他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他覺得這就是他能享受到的自貿區效應的一部分。“若非上海自貿區,總理怎麼會跟我握手呢?”
對於更多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來説,自貿區效應更加深遠。羊城晚報記者近期走訪上海自貿區獲悉,本月底,上海自貿區將集中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些經驗主要涉及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範圍可能超出原來外界傳説的36條。
A
集聚效應:人氣漸增
“我們這個小團隊,專心做自貿區企業註冊的生意,現在每個月能做成十多單。”仲介小宋説,如今每天活躍在自貿區的仲介有十多家,每月做成的自貿區內生意總共四五十單。
根據上海市工商局有關人士介紹,截至8月末,上海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數量超過1.2萬家,超過原上海保稅區20年的註冊數量。其中外資企業約1612家,有90%通過備案方式設立,包括12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自貿區管委會在5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境外投資備案手續。區內跨境人民幣業務累計金額達到1760億元,同比增長數倍。
説起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來最大的變化,小宋把“人氣”排在第一位。一年前走在自貿區內馬路上都見不到幾個人,如今人來車往。“總理來視察,我還跟他握了手呢。”他激動地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人氣漸增中,上海自貿區迎來了第一批境外投資備案項目,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第一個解禁的海外遊戲機産品……一大批“第一個吃螃蟹”的自貿區新型企業在這裡誕生並投入運營。根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上海自貿區(企業)進出口貨值達到50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其中,進口3700.4億元,增長8.9%;出口1303.6億元,增長10.1%。增速高於全國平均8.6個百分點,高於上海市平均4.6個百分點。
B
示範效應:已有13個改革事項全國推廣
小宋告訴記者,其實,從今年春節後,3月開始,他的生意就沒之前幾個月好了。乍聽上去,這是上海自貿區推進乏力的跡象,但是熟悉自貿區的人都知道,這恰恰是上海自貿區取得成效的表現。
今年3月1日起,上海自貿區實行的企業註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作為第一批向全國推廣的經驗,企業註冊認繳制度大大方便了新企業註冊效率,激發了市場活力。而在全國推廣的稀釋效應下,原本想在上海自貿區裏註冊的部分企業,出現了向外分流。
“經過前期總結評估,目前自貿試驗區已有13個改革事項在全國推廣,4個改革事項在全市推廣。”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透露。包括負面清單制度、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工商登記先證後照改先照後證、企業年檢改年報公示、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跨境人民幣業務等等試點,都已先後在自貿區以外推廣開來。2014版負面清單更是從190條減少到139條,長度縮短了26.8%。
單海關方面就總結了不少經驗。截至目前,上海海關已發佈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區後報關”、“自行運輸”、“集中匯總納稅”、“保稅展示交易”等19項制度。根據改革進程,首批14項上海自貿區海關監管創新制度從8月18日起,在長江經濟帶的5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複製推廣;9月3日起,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複製推廣;9月18日起,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的地區複製推廣。
制度創新背後,還有一組數據不容忽視。通過制度改革和創新,上海自貿區內企業降低融資成本10%~20%,區內進口平均通關時間較區外節省40%以上……
C
改革效應:倒逼政府職能深刻轉變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上海自貿區促使“政府自身位置逐漸擺正”。比如,區內試點的“先照後證”,改變了過去各獨立部門層層審核的模式,這種政府辦事方式和效率最應複製推廣。而負面清單制度的實行,在最近的一年中讓“法無禁止即可行”的理念在全國集中進行了宣傳,此後各地出現的權力清單,意味著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正在倒逼政府職能的深刻轉變。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自由貿易區研究協調中心秘書長徐明棋指出,上海自貿區並不是簡單的貿易自由化和開放,它承載著中國下一輪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和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全面試驗的重任,推進改革開放措施所涉及的複雜因素比簡單的貿易自由化要多得多。如果總結近一年的經驗,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取得的成績主要是在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
目前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在構建以六個子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政府事中事後管理體制。它們分別是: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反壟斷審查制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企業年檢改成企業年度資訊公佈制度、建立政府間各部門資訊共用平臺和統一監管執法體系、社會力量參與綜合監管(仲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參與監管)的制度。徐明棋認為,這一事中事後管理體系,如果能在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並在全國推廣,中央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國家戰略就成功了一大半。
D
總結展望:評估報告將解析下一步改革重點
不過,由於沒有稅收優惠,對稅收減免比較敏感的中小企業,仍然對上海自貿區的未來保持觀望。多家企業主向記者表示,上海自貿區與新加坡、韓國及中國的香港臺灣等地的自貿區和自由港相比,在稅收和金融開放度上還存在差距。比如新加坡、韓國釜山、迪拜等地,不僅免所得稅,甚至還有明確的補貼政策。
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一週年之際,記者了解到,本月底,上海自貿區將召開週年新聞發佈會,正式公佈一年來自貿區運營的評估報告,併發布一年來積累的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清單。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透露,自貿區本次推出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可能不止36條,增加的內容集中在制度創新,主要涉及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
據上海商報此前報道,評估報告將重點解答三大要點,依次提示下一步開放重點。三大要點是:哪些項目“可複製、可推廣”;哪些項目推行仍有難度;哪些項目能夠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分析,金融改革方面,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可能最先推開。(羊城晚報記者 孫毅蕾)
[責任編輯: 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