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樓市行情的不斷下探,房地産行業失去了“暴利”標簽,不少涉足房地産投資的企業開始逐步剝離旗下房地産業務。
“從我們的監測來看,從今年年初至今,房地産行業的規模股權交易確實有所增加,同比去年大約增加了至少兩成,涉
及資金超過百億。”北京産權交易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樓市成交難以恢復,前景並不明朗,房地産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因此很多主業非房地産的“外行”企業已經開始選擇出逃。
不過,儘管非房地産主業企業一心謀求“退出”,但接盤者卻寥寥無幾。由於股權或項目在轉讓過程中涉及企業變更、人員安置等難題,因此不少品牌房企都表示,受到現金壓力,目前在接手其他企業或項目上會更加謹慎。
“外行”出逃
近日,中石化集團下屬子公司將持有的河南華誠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河南華城)25.17%的股權以底價1元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掛牌出讓。
這已經是中石化集團旗下公司第3次以1元的底價公開掛牌出售持有的房地産公司股權。與河南華城25.17%股權一同出讓的,還有這一公司超過1.6億元的債權。
“中石化集團出讓股權的這家房地産企業,其賬面價值直接顯示了公司已陷入經營不善的困境。”業內分析人士陳劍波指出,這也是中石化一貫的做法。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年中以及今年2月,中石化集團曾兩次以1元的價格分別掛牌轉讓旗下控股房地産開發公司珠海華瑞及四川宏富源50%的股權。
此外,8月底,南京新百發佈公告稱,公司主業為零售百貨業,根據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今後將集中精力突出主業,逐步退出房地産業務。目前公司所擁有的位於南京河西的一宗土地將委託宏圖地産對該房地産項目進行開發和銷售。
此前,還有金髮科技、南京高科、水井坊等上市公司紛紛表態,將專注主業,逐漸剝離房地産業務。
“目前,房地産市場將越來越成熟,包括開發商、購房者、金融機構、政府等在內的市場參與主體都比以往更理性、更專業,因此一些寄希望於依靠土地升值來盈利的‘外行’開發商將被淘汰。”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對記者表示。
記者根據北京産權交易所網站的資訊統計,僅8月份一個月,就有天津中冶和苑置業有限公司81%股權、陜西回天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上海民航置業35%股權等十余宗非主業企業掛牌出讓房地産公司股權的交易資訊。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掛牌出讓旗下房地産項目。據記者統計,8月份僅北交所掛牌的房地産行業項目就佔到全部掛牌項目的1/3,其中,超過80%的掛牌項目都為非房地産主業企業所有。
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樓市股權變動頻繁,規模股權交易已經超過60宗,披露的交易值也超過200億。
陳劍波認為,隨著“外行”逐步退出房地産行業,行業洗牌將使房地産業集中度更高,此前A股上市企業中,有近200家非房地産主業企業涉足房地産,“據我們統計,目前已有接近半數企業退出。”
陷“無人接盤”困境
不過非房地産主業企業儘管有心退出,卻陷入了無人接盤的困境。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我們就曾經轉讓過旗下的房地産業務,但當時沒有企業接手。”一家旗下有房地産業務的實業企業負責人曾告訴記者,“現在整個市場都不樂觀,就更不會有企業來接盤。”
上述北交所負責人表示,目前房地産企業大部分都存在著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因此買方需求並不旺盛。與2011、2012年相比,企業通過交易所轉讓房地産項目的熱度已經下降了。
據中信證券房地産分析師丁勇文告訴記者,目前掛牌轉讓的大部分房地産資産,也屬於相對來説“盈利不高”的資産,無人接盤也在意料之中。
以中石化近期掛牌的河南華誠房地産開發公司為例,今年2月份,該股權項目就曾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掛牌,當時這一公司25.17%的股權轉讓底價為人民幣105萬元。
不少大型房地産企業負責人在談到接手其他企業的房地産項目時,覺得很棘手。
北京一家大型房地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如果吸收別的企業或項目,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如果不是優質項目,我們很難騰出手來操作。”
“很多項目股權不獨立,小股東很多,接手之後很難搞清楚狀況。”北京萬科總裁毛大慶曾向記者表示,“另外,還有的項目涉及拆遷麻煩、規劃變更等問題,接手過來項目也無法馬上開工。”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