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隨著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廣場舞,在全國範圍內引起爭議不斷,如何真正落實全民健身的問題再次受到關注。今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當前全民健身的普及程度怎麼樣?公眾在健身中遇到哪些困難?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17670人進行的一項線上民調結果顯示,僅35.5%的受訪者表示平時有運動的習慣。調查揭示,公眾在日常健身運動中遇到的最主要的三大困難依次是“沒有場地”(47.9%)、“沒有時間”(14.0%)與“費用太高”(12.9%)。具體而言,87.7%的受訪者直言身邊沒有免費的運動場地。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90後佔36.3%,80後佔37.7%,70後佔18.8%。
沒場地是阻礙公眾運動的首要原因
公眾平時的運動情況怎麼樣?調查顯示,35.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平時有運動的習慣,64.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
受訪者最經常採用的運動方式是“球類運動”(28.5%),其次是“快走或跑步”(26.8%)。其他還有:“廣場舞”、“游泳等水上運動”、“健身房運動”等。
受訪者使用最多的運動場地是“社區周邊道路”(31.6%),其次是“學校或單位場館”(17.0%)。其他依次是:“公園”、“公共運動場館”、“社區內運動場地”等。
家住武漢市江夏區的鄭阿姨,是個廣場舞愛好者。她認為,跳廣場舞的最大好處是享受快樂。但如何找一個合適、方便的跳舞場地,成了鄭阿姨最頭疼的問題。“我們當然不想影響別人休息,但是我們要跳舞、要鍛鍊身體呀。”鄭阿姨希望政府能多修建一些免費的場地,供大家跳舞、健身。“要是還能給我們教跳舞的專業老師,那就更好了。”
深圳市寶安區某公司主管周碩,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身體越來越差。運動鍛鍊對他來説簡直就是奢望。“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身心俱疲,回到家裏還有老婆孩子,一堆家務事,哪還有閒情運動?網上偷個菜,跟朋友們打個麻將,就當是運動了。”
如今,即便是在假期裏,周碩幾乎都“宅”在家裏,一年下來出去運動不超過10次。對於不運動的原因,周碩認為,不是自己懶,而是客觀條件缺乏,沒機會運動。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是打籃球,“但周圍都是小區,人口密度很大,但籃球場就那麼幾個,總是爆滿,經常十幾個人圍著一個半場。有時候一晚上換好幾個地方都找不到一個空場子。”
調查揭示,在阻礙公眾運動健身的原因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沒有場地”(47.9%)。進一步調查顯示,87.7%的受訪者直言身邊沒有免費的運動場地。阻礙公眾運動健身的其他原因還有:“沒有時間”,“費用太高”,“缺乏毅力,堅持不下來”,“沒有同伴”,“沒有精力”等。
83.0%受訪者直言政府在全民健身上投入不夠
調查顯示,對於政府在全民健身上的投入,83.0%的受訪者直言不夠,5.3%的受訪者覺得足夠,5.4%的受訪者認為一般,6.3%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1995年由國務院發佈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明確寫道,各種國有體育場地設施都要向社會開放,加強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實際操作中,關於學校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呼聲尤為強烈。以北京市為例,今年,北京市體育局官方網站共列出607所對外開放體育設施的中小學,佔全市符合開放條件學校總數六成。
湖北省孝感實驗小學有田徑和籃球操場,但即使是節假日,也不對外開放。對此,該校副校長朱德祥介紹説,學校這麼做,最大的考慮是安全問題。他解釋,一方面,外面的人進來運動受傷了,責任在誰很難界定;另一方面,一旦校園開放,社會閒雜人員進來,對學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畢竟學校的主要職能是教學,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管這些事情。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學校無力承擔。更重要的是,學校的經費本來就緊張,體育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費用,我們必須得考慮。這兩個大問題不解決,學校的體育設施很難向社會敞開大門。”朱德祥説。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全民健身事業上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之所以效果不明顯或者公眾老是覺得投入還不夠,主要是由於相當多的經費都花得沒有效率,最終都浪費掉了。
譚建湘批評,現在許多地方在做全民健身工作時,往往把它當作一項運動,每年一到8月8日全民健身日前後就搞幾個活動,搞完以後,一年之中剩下的時間裏就不做什麼事情了。這種推動方法,完全是出於政績需要,與老百姓運動健身的生活需求基本脫節。
譚建湘建議,地方政府在推動全民健身工作時,一定要立足老百姓的需求,進行生活化的、長期戰略性的投入。他提醒,地方政府不要一説到全民健身,就説自己投了多少錢、舉辦了幾次運動會;一説到修建運動設施,就説自己建了多少大的體育場館。“大型體育館的功能相對於全民健身來説,作用很小,而且養護費高。多修幾個健身廣場、多引進些健身設備不更好嗎?”
國家國民體質研究專家庫成員、北京大學體育學部教授何仲愷指出,面對健身場地不能滿足公眾需求的局面,政府應該多建一些在老百姓身邊的運動設施。比如在新建住宅小區的時候,配套一定比例的公共運動場所就應該成為硬性規定。
“青少年的體育鍛鍊問題是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譚建湘憂慮地表示,這些年,國家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體育課改革、實施健康教育等,但我們的青少年體質還是在不斷下降。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的教育觀念上。
他指出,現在的教育都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家長寧可每天多出一個小時給孩子補習,也不願意多一個小時讓孩子鍛鍊。全社會關心的只是誰考了多少分、誰考取了北大清華,很少有人關心孩子的體質怎麼樣。這種教育觀念不發生轉變,政府提供再多的場地,舉辦再多的活動,都起不了作用。“全民健身需要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一種在價值選擇上重視體育的共識。”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