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廢墟影院裏的群租隔斷: 祖孫三代群租很普遍

2014-05-14 08:56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的方莊社區,是資料記載中北京第一個整體規劃的住宅區域。早先,這裡曾被稱為北京的“富人區”。

  在這裡,老住戶們常説起的一處地方是方莊電影院,“從建成就沒放過電影,後來説拆,沒拆完就擱那兒了,再後來説建養老院,結果現在住滿了小商販,還有人收租金。”幾年下來,這座舊電影院在附近居民眼中頗有了些地標的意味。問起舊電影院,盡人皆知,甚至能指出多條能夠到達那裏的路徑。

  外表殘破形同震後廢墟的這棟建築裏居住著近二十戶外地務工人員,有的更是祖孫三代居住於此。

  廢墟下的生活區

  方莊芳星路和群星路的交叉口,正對著一道白色鐵柵欄,柵欄以西,是包括居民樓在內的芳星園一區生活區。柵欄口,雜食店、麻辣燙攤等小店吸引了不少來往的居民停留購買。這些小店背後,是一道高約兩米的鐵皮圍擋,建築規劃和宣傳標語在上面不間斷地交替重復出現。圍擋上方,一棟建築物露出一角,房檐已經坍塌大半,鋼筋和磚石裸露在外。這棟建築就是方莊電影院。

  進入白色柵欄往裏走,與芳星園一區11號樓一路之隔,圍擋開了道門,一米多寬,像極了一道院門。這個院子如今最重要的入口也是這裡。

  門內,東側是一棟外形類似放映廳的建築,建築外立面上,約兩米高的位置有兩扇被拆毀的窗戶,能看到已經空空蕩蕩的內部。這是建築的北面。南面,七八扇大玻璃窗裏,是砌得嚴嚴實實的紅磚墻,把每一扇還沒拆毀的窗戶堵得密不透風。門內西側是一棟廳式建築。這組建築組成了原先的電影院。建築的外墻上還殘存著電影院的痕跡,比如挂在墻上印著“錄影帶VCD出租店”的舊燈箱,比如安裝在建築物裝飾立柱上的防盜門燈箱廣告。

  院子南邊,另外一個小小的入口同樣開在圍欄上,裏面是一個百餘平方米的空場。空場最北端是三層樓高的廢墟,拆到一半的電影院像是被從建築最高處斬切開來,“切掉”的部分呈粉碎狀堆在原地,還有幾把觀影席的椅子從廢墟中露出。

  “是呀,我就在這裡邊住。”廳式建築門口,一位外地口音的女子神情謹慎,如此説道。她自稱五十多歲,“我家孩子就在附近上班。”這棟建築門口的空地上,四個年紀約七八歲的男童嬉笑打鬧著,沒有一個孩子是北京口音。院門口不遠處,是污水、雜物堆雜而成的垃圾堆。旁邊一根裝飾立柱上,大紅色的福字在整座灰色調為主的院子裏格外顯眼。

  再往南,是院子的裏面,三名幼童在積了水的路面上跑來跑去。其中一名女孩跳進一個泥洼裏,用力跺著腳,泥水飛濺開來。一名60歲左右的男子從廳式建築更靠院子內部的門口快步走出來,口中喊著:“不行不行,別踩啦,聽爺爺的話!”而小女孩咯咯笑著,在泥洼裏跳得更歡。老者身後,是並排而建的公共廁所,然後是廳式建築的另一個入口更加狹小,僅容一人通過。

  祖孫三代群租很普遍

  目前,所有的租住者都住在這個廳式建築裏。

  在正對院子入口的地方進入廳式建築,潮悶氣息撲面而來。大門內右手邊便是一間出租房,隔斷墻板上是一扇簡易窗戶,一道簡易的木門並未上鎖。週末的下午,偶爾有租戶從這裡經過,房間內一名年輕女子睡得正沉。

  “這屋現在一個月850元。”小李一口東北口音,站在門口説。他皮膚黝黑,幾個月前搬來這裡跟朋友同住,“我朋友在這兒住的時間長,得有一年或者一年多了吧。”屋內的空間不小,放著兩個上下鋪的床架,一個用來放雜物,另外一個用來住人。但不管怎麼看,小李住的這屋子都更像一間小型倉庫。

  小李房間的對面,顯而易見的有至少5個房間,每間房門口都像小李的房間一樣,用大紅色油漆刷出房間的標號,再劃上一個圓圈把數字圈起來。“都這樣,再往裏走還有呢,20戶應該有了,我往裏走過,看到過18、19號呢。”

  劉老太也是東北人。下午,她正在公共廚房裏看著兒子開火做飯。通往建築內部的路狹窄不堪,約30平方米的公共廚房顯得尤其寬敞,灶臺沿墻逐個排開,明顯數得出的炊具便有七套,公共水池像極了學生宿舍裏的公用水池,水龍頭一字排開。此時,劉老太的兒子正在電磁爐上熱鍋,油漸漸冒出嗞嗞聲。廚房的盡頭有一扇敞開的小門,門外,廚余垃圾遍地,蒼蠅盤旋不去。

  “我也不知道在這兒住了多久了。”劉老太説,這是因為自己隔三岔五地來住。他的兒子、兒媳和孫兒在這裡租住已久,“大概是2011年開始在這兒住的,我隔一段來看看他們。”他們的房間正對這棟建築物的入口,與小李的房間斜對門,屋內所有的擺設就是兩張床。“這兒好多家都這樣啊,年輕人做買賣,有孩子了我們老的來給看著。”

  “在這兒住的,都是附近做買賣的,哪兒的人都有。”説著,劉老太招呼著剛剛走過來的另外一位老太太,倆人用不同的口音熟絡地聊起來。在這裡,像他們這樣祖孫三代租住的情況不在少數。

  一個廢墟兩個“房東”

  “房東”住在院子深處。

  院子南端,廳式建築狹小的門裏,一名男子正在一間不到5平方米的小隔間裏做飯,旁邊的一道小門,便是“房東”的家門。

  “房東”的家先是一間五六平方米的廚房,一道門將廚房與南面的“客廳”隔開。敲這道門,許久,一名膚色黑紅、梳著馬尾的孕婦走了出來。她是租戶們口中的“老闆娘”。“老闆娘”挺著大肚子,穿著孕婦裝,説話間透露出東北口音:“沒空房了,都租出去了,估計最近沒人退。”

  “房東”家的佈局可謂南北通透——從北往南依次是,五六平方米的廚房,約20平方米的客廳,面積更大一些的臥室,不到10平方米的前廳。前廳連通著“房東”家的南門,也是整個院子的另外一邊,無論是採光還是空氣流通,都遠遠好于租戶們的隔斷房間。“房東”家門口另有幾間簡易房,被用作倉庫,兩三名工作人員在房門口支起一張桌子,給來取貨的人進行登記。

  事實上,這個因廢棄電影院而圈起的院子是“一院兩制”。這名“房東”佔據了除拆毀廢墟那一面以外的所有面積,約佔全院的五分之三至四分之三。另外的一小部分,由一家洗車場牽頭“控制”。

  在廢墟下面,院墻外側“院內洗車照常營業”的字清晰可見。院內靠墻的位置蓋了一排簡易板房,不到10間,間間門口上了鎖,屋外晾曬著衣服鞋襪,有的住戶家裏沒有鎖門,僅留了孩子看家。“以前是洗車場,後來這兒給圈起來了就蓋了房往外出租,沒人管,也沒人讓我們交錢。”一名在洗車場裏工作的工人如此説。

  “水不要錢,用電按字兒收,一家一個表。”小劉在附近做生意,他本來也想在這個舊電影院裏住,“省錢,近,但是沒辦法,太搶手,兩家房東都説沒房了,所以現在我住地下室了,其實我覺得地下室不如那個破院子,好歹是地上的,沒那麼潮,房租也還行,小點兒的七八百,大點兒的一千左右。”

  從未放過電影

  一直在調整

  無論是洗車場圈起的一角,還是大房東佔據的舊電影院主體部分,所有的出租屋都是臨時板房。區別在於,洗車場院內的出租屋沿墻而建,舊電影院主體部分的出租屋全都在建築內部。

  在洗車場院內,家家戶戶的用電線纜都裸露在外,通往院子深處的路曲折狹窄。而在舊電影院樓內,從各個房間里拉出來的電線沿墻邊蜿蜒密布,在建築入口處的墻上,幾十根線纜聚在一起,沒有任何遮擋和防漏電、防水措施。建築物裏,所有的空場都被雜物、晾著的衣物、自行車等佔據。“除了周圍一圈,這裡面沒實墻。”劉老太邊説邊用手敲著出租屋的墻,墻體發出單薄的“咚咚”聲。

  在這裡,多的是出租屋緊鎖的房門和生活垃圾,卻沒有一樣消防安全器材。

  1993年,方莊電影院建成。之後,因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多家媒體報道稱,電影院內部曾陸續改建成遊戲廳、美容院、飯館等商業設施,其後也曾傳出將在原地建設酒店和賓館的消息。

  2010年7月,本報曾報道,市規劃委召開座談會,聽取了用地周邊居民代表和建設單位的意見,“原方案被調整為建設方莊老年公寓及配套服務設施。”2012年2月,《北京日報》報道,“這座電影院將被拆除,原址重建一座擁有250個床位的養老院。”

  自從建成便一直沒放過電影,公示將拆除後,至今已近4年,不僅拆除工程進行一半後被擱置,還反而成了被圍擋起來的群租房。對此,不少居住在附近的住戶覺得不滿。“聽説這片地方被賣出去了,賣了之後就這麼放著,承包出去之後,這兩三年就發展成了群租了。”説著,李先生趕緊朝院門口的方向使眼色:“那個老頭兒,穿深色上衣的那個,聽口音是本地人,是他們雇來專門看院子的。”李先生稱,前不久,自己曾想走近院子一探究竟,被該男子盤問。“這樣看院子的有好幾個。這養老院還建不建了?”文並攝 J237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