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初以來,二三線城市的樓市風險從爭議不斷到一片唱衰。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商報記者分三路走訪瀋陽、海口和銀川三地發現,目前上述城市均出現了由於集中供應量過大、需求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價值限購令的嚴格執行以及銷售價格上漲預期減弱,返鄉投資熱也褪去,開發商扎堆上述區域面臨著銷售難的風險。
大盤開發四處空城
在瀋陽,渾南地區是目前單個區域品牌開發商最集中的區域,包括萬科、金地、綠城、恒大等諸多龍頭房企均在此有項目。
“由於挨著渾河,這個地方原來的社區非常少,大概四五年前開發商一下子就進來了,房價眼看就從2000多元打滾似的往上漲,賣到1萬元/平方米的項目比比皆是,後來突然就不行了。”在該區有兩家仲介門店的李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去年初起,陸續有客戶在自己的店裏同時挂出兩三套房源,且價格遠低於市場均價,一看就是在拋售。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此前在預警二三線城市危急時特別提及瀋陽,稱目前諸如鄂爾多斯危機的情況並非個例,瀋陽、合肥等地樓市也均存在較大風險。
需求不足 産品不適 預期落空
在2008-2011年間,二三線城市的房價經歷了迅速翻倍上漲的階段。但近兩三年間,房價卻大有按兵不動之勢。
“一漲價就賣不動,別説漲價,不降價就不錯。”有開發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在二三線城市,大型開發商全面佔據,中型房企很難與之抗衡。一方面,高端項目往往無法撬動市場;另一方面,由於投資需求漸去,剛需盤低價策略也並不被消費者接受,開發商們兩頭不討好。
在瀋陽城市核心地段,一個名為萬科春河裏的項目從拿地開始便赫赫有名,項目緊鄰地鐵位置優越,且周邊教育、醫療、商業配套一應俱全,但近兩年的銷售卻並不順利。“定位太高端,物業費接近5元/平方米/月,戶型卻不合理,不但是塔樓,只有180平方米的戶型才能做到通透,這完全不符合東北特別是瀋陽人的購房需求。”原本計劃購買該項目的羅先生透露,儘管該項目已經比當初銷售人員透露的2.2萬元/平方米左右的預期售價低了不少,但只有沿街的高層和商鋪銷售情況還行,而中間的大戶型無人問津。
返鄉置業潮消退
除了本地需求以外,在上述城市有一個共同之處在於,今年春節返鄉人群的置業熱情遠遠不如去年了。有購房者表示,今年春節,許多樓盤打出“不打烊招待返鄉置業”的招牌,大年初一就開業,但生意普遍冷清。
在海口,去年熱鬧的返鄉置業景象今年大變模樣,春節期間大多數項目以旅遊人群為主要客群。某項目樓盤銷售人員表示,今年返鄉置業的情況不樂觀,而且周邊的競爭樓盤眾多,競爭壓力大。購房者這種觀望態度,實際上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走勢。由於目前還沒有春節期間的數據,據北京中原地産對2014年1月54個重點城市新房的檢測,上述城市總成交22萬套,比去年12月降15%,比去年同期降19.6% ;其中,二線城市的跌幅最為明顯,從去年初的近10萬套,下跌到6萬套。
業內人士指出,部分二三線城市前幾年賣地過快,這兩年在調控的高壓下,投資性購房需求逐漸萎縮,剛需又不足,完全無法消化過剩的供應,部分項目可能因資金鏈斷裂而帶來危機,如果這種現象頻發,則會造成整個城市的樓市危機。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