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展開,各地陸續曬出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答卷”。
近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表示,去年中央國家機關86個部門和單位清理騰退的辦公用房面積為365萬平方米。新京報記者查閱官方發佈數據及媒體公開報道發現,截至目前,全國31省份中已有21省份不同程度公佈了整治成果,北京等10省份暫未公佈。
其中,17個省份公佈了清理騰退多佔辦公用房的整治數據,河南省騰退面積最大,達450余萬平方米;浙江、內蒙古清理超標辦公用房面積均超百萬平方米,分別為153.7萬平方米、118萬餘平方米。13個省份公佈了違規公務用車的清理情況,河北省清理的超標公務用車數居首,為1.03萬輛。此外,11個省份公佈了對濫建樓堂館所的整治情況。
此外,包括北京在內的10個省份,去年也發佈了整改通知及相關政策,但截至目前,上述10個省份尚未公佈相關數據。
“這是統一的要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最終全國31個省份都會公佈相關數據,在他看來,去年反腐的最大特徵,是“真真正正落到了實處。”
日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對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2013年11月份,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關於開展“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加強制度建設的通知》,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貫徹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把專項整治作為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的重中之重,“整治超標配備公車、多佔辦公用房、濫建樓堂館所”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 盤點
整治多佔辦公用房
豫浙蒙清退面積超百萬平米
據公開資料梳理,在已公佈了清理騰退超標辦公用房數據的17個省份中,河南、浙江、內蒙古三省區的超標辦公用房面積均超過了100萬平方米。
其中,河南省清理了18個省轄市和108個省直單位辦公用房超標面積共450余萬平方米。而清退超標辦公用房面積最少的是上海市,僅為3780.54平方米。
大多數省份清理對象都是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但陜西省除了騰退各級機關以及直屬事業單位辦公用房外,還對162個非編制內協會、學會等社團組織的辦公用房也進行了清理,騰退辦公用房286間。
對於辦公用房騰退後的規劃,天津市表示,清理出的8.7萬平方米超標辦公用房有可能用於改善普通幹部辦公條件,或設立方便群眾來辦事的場所。
整治超標配備公車
多地廢“O牌車” 改民用牌照
在公佈了整治超標公務用車情況的13個省份中,除具體數據外,部分省份還提及“公安專段號牌”、“O牌車”的整治情況。
其中,河北、湖南、安徽三省明確表示取消“O牌車”,改用民用車牌。河北省取消的“O牌車”達1.7萬輛,處置的違規公務用車達1.03萬輛。湖南近1300副“湘O”號牌全部更換為普通民用牌照。吉林對9055個公安專段號牌一次性作廢,清理超標公務用車1127輛,7498輛使用公安專段號牌的車輛辦理換發民用牌照,不再為政法機關公務用車單設民用號段。雲南則清退全部15套原來因履行國防交通戰備辦公室職責使用的軍車、武警號牌。
整治濫建樓堂館所
山西數量最多 叫停290項目
整治濫建樓堂館所方面,停建數最多的為山西省,該省要求9月30日前完成辦公房清理及樓堂館所停建工作。據媒體報道,截至去年10月中旬,山西停建了290個樓堂館所,涉及15582個單位,其中有235個項目停工復核,55個未開工的不再建設。此外,河北、四川、廣東三省的清理項目數目也都超過100個,河北清理237個,廣東停建、緩建和整改項目166個,四川叫停未開工樓堂館所項目114個。
而天津則全面停止審批樓堂館所項目,已批准但尚未開工的一律停建。
■ 解讀
“公佈數據應細化到單位”
“近十年以來,一直都在提反腐、削減三公等問題。”昨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公佈數據之外,還要看“關鍵數據的細化程度。”
黑龍江騰退了14506間超標房,面積約37.4萬平方米,但河南卻清退超標辦公用房450余萬平方米;山西一省叫停290個樓堂館所建設項目,安徽卻只有28個項目停工……
對於各省份之間數據差異懸殊,竹立家分析,這一方面可能因為兩地的機構數量差異大,另一方面可能與統計標準有關。他説,黨政機關下設的事業單位、直屬機構以及非編制機構等是否在清退範圍之記憶體在差異。“所以有的機構打馬虎眼。”竹立家認為,公佈超標數據時,應細化到“哪個單位超標了多少。”
超標用房清退後,竹立家建議綜合考慮,“比如有些部門可以共用一個樓,有些辦公用房可以拍賣。”
儘管我國早就規定了各級領導幹部的辦公用房標準及公務用車標準,但地方卻一直存在普遍超標的問題。對此,竹立家認為,這源於“地方一把手權力過大。”
他説,政府運作不夠公開透明,就可能導致超標建設,所以他還是強調相關數據公佈時,應儘量細化。
至於包括北京在內的10個省份尚未公佈相關數據一事,他表示這是一個統一的要求,“最終都會公佈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黃穎
新京報製圖/師春雷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