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 王浩)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經濟怎麼樣?國家統計局昨天發佈了成績單,:2013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為56.88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7.7%。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用“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來進行了概括。在經歷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來看這份成績?
2013中國經濟增長呈現“穩、進、好”
7.7%的增長,看似平淡,其實不容易。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卻深有感觸地説,這個不容易,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更有體會。他用“穩、進、好”三個字來形容過去一年的中國經濟。
“穩”字體現為:經濟增長、就業、物價、糧食增長總體穩定,而GDP增速7.7%,物價上漲2.6%,新增就業1310萬人,這樣的一個搭配,馬建堂認為在全球也是獨領風騷。
對“進”字的解讀,馬建堂又用了4個指標。首先是産業機構優化,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其次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總量佔比進一步提升,區域協調性增強。第三個指標是城鎮化率達到53.7%;第四個指標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跟農村居民相比,而去年下降到3.03倍。
而“好”字體則現為:企業效益回升,經濟品質好轉,民生得以改善,産業升級加速。
馬建堂: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前11個月增長13.2%,財政收入總體好轉,特別是中央收入一度出現負增長的局面。經過努力,財政收入增長逐季好轉。勞動生産率在穩步提高,單位GDP能耗也下降了3.7%。
展望2014,中國經濟將保持“穩中向好”的勢頭
分析2013年“三駕馬車”,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50%,投資的貢獻率是54.4%,而出口的貢獻率則是負的4.4%。馬建堂認為,2014年,消費仍將發揮基礎作用;投資在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下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的態勢;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將釋放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而隨著發達經濟體復蘇加快,將為出口穩定增長奠定基礎。在樂觀的同時,馬建堂也提醒:
馬建堂: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還要保持憂患意識,因為2014年經濟運作也還存在著需要進一步解決的矛盾和問題。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還需要鞏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需要培育,地方債風險需要防範,淘汰落後産能仍需要加大進度。
“調控創新”是關鍵
馬建堂認為,中國經濟走出2013年的困境,主要是中央的“調控創新”。他總結了16個字——明確區間、穩定政策、重在改調、長短結合。
“明確區間”,就是要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脹的上限。不論是守住上限和下限,都是為了保民生。“重在改調”,就是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向結構調整要發展的潛力。而政策的出臺,既要著眼于當前問題,更要著眼于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讓馬建堂感受深刻的是“穩定政策”。
馬建堂:主要是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超發貨幣,不增加赤字,為市場主體創造了一個可以預期的平穩的政策環境,防止了政策不當變動對市場機制的干擾。
房價上漲勢頭將減緩
2013年中國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超過20%,樓市調控似乎有越調越高的趨勢。對此,馬建堂分析了三大原因:第一是人口多,剛性需求強;第二是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強;第三是土地,尤其是好地段的土地稀缺性更強。馬建堂認為,看房價,不能只看一線城市。
馬建堂:我們也要看到,去年城市房價出現了明顯分化的趨勢,二三線城市上漲平穩,個別三四線城市還出現了下跌。不能用一線城市的上漲來概括全國。從12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到,環比和同比數據雖然都在上漲,但上漲的幅度在減緩,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好的勢頭,在今年能夠延續下去,但是房地産調控需要一個過程。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