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013-10-11 13:32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但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何科學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環境,深入理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於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理解戰略機遇期這一概念,不僅要考慮有利的方面和積極的因素,還要重視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可以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基礎、國內外環境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等方面入手來考量。

  更加重視居民收入的提高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宏偉目標,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明確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目標。其實,GDP翻番和鄧小平同志設想的三步走戰略中的翻番概念相同,講的是純經濟總量的翻番,是經濟總量指標。而新提出的城鄉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翻番目標,則説明我國不再一味追求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而是下決心更加重視居民收入的提高。

  城鄉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翻番是人民生活指標,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翻番的含義不僅僅限于單純的經濟總量的問題,在研究每人平均GDP翻番的時候要考慮比較多的因素,具體講包括6點。

  其一,經濟總量的增長。沒有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較大規模的經濟總量,居民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居民收入更不可能翻番。因此,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翻番和GDP翻番是密切相連,和經濟總量的較快增長緊密相關。所以,為了保證每人平均收入翻番,必須做到GDP翻番,即財富這塊蛋糕必須首先要做大。

  其二,經濟結構的調整。長期過高的投資率實際意味著長期偏低的消費率,而消費率偏低便直接影響即期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如果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取得比較好的進展,如能夠實現降低投資佔GDP的比重,提高消費佔GDP的比重,將有利於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的提高。

  其三,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解決貧富差距,縮小收入差距是我國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能夠對現有的收入分配結構進行有效調整,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縮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將有利於提高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

  其四,宏觀調控的穩定性。要想真正地提高居民收入,一定要做好宏觀調控,特別是要保持價格水準的問題,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應當在名義翻番的基礎上,再增長與CPI相同的幅度,才算真正實現了翻番。要把穩定物價總水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有效化解物價上漲壓力,抑制通貨膨脹。

  其五,推進全面改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狀態應該説是一種帕累托狀態,幾乎全國所有的人、所有的階層、所有方面的人都可以從改革中獲益,所以都支援改革。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不具備帕累托狀態,改革必然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就會比以前大了,要提高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就必須推進改革。

  其六,居民財産性收入。調查顯示,目前居民的財産分佈是不均的。在居民的財産中主要是房産,金融財産很少。在金融財産裏大多是銀行儲蓄,非銀行儲蓄很少。居民財産性收入決定居民每人平均收入能否翻番,實現居民收入翻番,首先要使居民有比較公平的財産;其次,在財産性收入裏如何提高居民金融財産的收入;第三,在金融財産裏如何提高居民的非儲蓄性金融財産的收入。

  改革開放為發展奠定基礎

  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自然離不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這些輝煌的成果給我國進一步實現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速高達9.8%,經濟不僅高速增長,而且保持了長期、持續、平穩的增長。經過30年的壯觀發展,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積極擴大內需,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不僅拉動了即期經濟增長,而且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國對促轉變的共識充分凝聚,發展的品質不斷提升。“三農”工作得到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持續提高。工業生産克服種種困難,不僅在産出方面保持較快增速,而且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品質效益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為生産經營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各項社會事業已經具備了較好基礎,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並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基本醫療保障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教育均等化水準持續提高。2012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達到10240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上升到1.97%,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此外,國家重點加強對水、大氣、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大力加強林業、草原建設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城鄉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同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結構不斷改善。

  國際環境變化帶來新機遇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系列影響重大的事件,特別是2008年以後相繼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世界經濟出現嚴重動蕩。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機遇和挑戰都在增多。我國應該科學分析國際形勢變化的新特點,努力抓住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的機遇,促進國內各項事業發展。

  在政治方面,目前國際上維護和平、制約戰爭、反對霸權的力量正在進一步壯大,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國際形勢基本穩定,這有利於我國發展。進入新世紀,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和影響力上升,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戰略依託。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我國能夠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發展自己。

  在經濟方面,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要求各個經濟體之間、區域之間實現互利多贏,促進共同發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相聯繫和影響日益加深,有利於我國利用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資金、技術、資源和全球市場。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實力逐步壯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逐步上升,世界經濟穩定與發展對中國的借重和需求顯著上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為我國提升國際話語權帶來新的機遇。當前,一些發達國家經濟或接近觸底,或不同程度地顯露轉機。各大國際機構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增速可能略高於去年,這也有利於我國繼續開拓國際市場。

  在科學技術方面,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勢必帶來産業革命。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壓力正在轉化為新一輪科技創新的動力,傳統技術和産業衰落將為新技術新産業騰出發展空間,這是我們必須抓住的重大機遇。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當前以資訊技術為基礎,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的科技革命悄然而至,將推動新一輪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我國發揮科技革命和産業發展的後發優勢,通過大力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爭取在一些關鍵領域率先取得技術突破,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

  國內外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機遇之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特別是當前發達國家經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根深蒂固,主要是:儲蓄率過低、福利消費過高的經濟模式問題;産業空心化,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過度發展的經濟結構問題;過度杠桿化的金融結構問題;高赤字、高政府債務率的財政結構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它們深陷危機,難以解脫。目前,西方各國為了擺脫危機,扭轉“高失業、高債務、低增長”狀態,紛紛採取大規模非常規措施,放鬆貨幣供給,新一輪貨幣戰爭悄然發生。國際經濟環境在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和潛在風險有所加大,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進一步上升。這些情況都會增加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從國內看,我們也面對不少矛盾和問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産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並存;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和政府剛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顯,等等。它們有些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有些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造成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推動發展,關鍵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部署,全面落實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各項要求,在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上、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