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數據  > 正文

各地新一輪投資計劃密集出臺 總金額超20萬億存3大隱患

2013-05-06 10:10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出所料,面對如何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這道難題,地方政府再次祭出了“投資”這一殺手锏。近期,不少地方紛紛推出了大規模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2月以來十余省份已公佈地方投資計劃涉及金額超過20萬億元。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投資熱儘管能對拉動GDP增長産生短期影響,但卻給未來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隱患1 地方債風險“走鋼絲”

  在剛剛過去的短短三個月,各地政府爭相展示出自己大規模的投資藍圖:四川4.3萬億元、貴州1.7萬億元、浙江未來五年投資超10萬億元、廣西1.5萬億元、江西6694億元、廣東7869億元、雲南3770.55億元……

  就目前各地已公佈的數據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已逾20萬億元,遠遠超2008年中央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

  “地方政府主導下的過度投資已成為當前越來越突出的矛盾。儘管從短期看,能對拉動GDP增長産生一些影響,但從中長期來説,會埋下很大隱患。尤其要警惕新一輪投資熱帶來的地方債務風險。”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實際上,近幾年地方債風險早已被業界視為“走鋼絲”的狀態。近日國際兩大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中國主權債務評級,地方債務風險是其中主要原因。4月9日,惠譽將中國的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降至A+,理由是擔心政府債務膨脹及影子銀行擴張損害金融穩定。隨後的4月16日,穆迪也宣佈將中國主權債務展望評級從正面下調為穩定,稱地方政府或有負債可能影響中國政府的資産負債表品質,妨礙經濟向更平衡和更穩定的增長方式轉變。

  由於我國沒有專門的機構、標準來統計地方債務,因此地方債務規模到底多大一直沒有明確的説法。國家審計署2011年發佈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的相關債務達到10.7萬億元。而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在今年“兩會”上則稱,考慮到部分地方債存在一定浮動性,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模在15萬億-18萬億元。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近日甚至表示,地方政府負債估計超過20萬億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曹建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地方政府通過企業或者其他平臺融資,很難進行統計,實際的地方債規模可能遠超過10萬億元。“目前金融體系多元化,地方融資渠道增多,加上一些地方對當地金融機構影響較大,造成地方債很難控制,而且越來越難解決。”曹建海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前地方每年也會出臺一些投資計劃,但如此大的規模仍然少見。北京工商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認為,從目前公佈的數據看,今年各地投資規模遠超往年。“一方面,今年是政府換屆,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各地官員都希望弄出一些動靜,因此推出的投資計劃更加密集、規模更大;另一方面,儘管惟GDP的政績觀和考核體系備受詬病,卻始終未有調整,這讓各地仍然青睞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追逐GDP的高增長。”

  對於各地大規模投資對地方債可能産生的影響,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坦言,雖然這20萬億元並不全是政府直接投資,而是包括政府拉動的民間資本,但是考慮到政府可能通過融資平臺、信託公司變相舉債投資,還是會進一步加劇地方債風險,但會不會達到失控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專家建言:“不斷地用更高的投資規模來刺激放緩的經濟,最後很可能導致重蹈其他國家泡沫危機的覆轍。”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指出,為避免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産出受到不可預見的巨大衝擊,應切斷“投資擴張-債務擴張”的高風險鏈條,中國必須實現“投資軟著陸”,而把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中長期的供給管理和建立緩衝機制上。

  在各地紛紛推出投資計劃的情況下,如何防控地方債風險?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壅君認為,要解決各地紛紛推出投資計劃的情況,需要建立相關問責制。目前對地方債務償還沒有問責,官員不對地方債務負責,導致每屆領導都熱衷於靠借債投資拉動經濟。還應建立決策問責制,現在政府推出項目沒有明確的問責,即使項目將來失敗也無需承擔責任,這就造成盲目開工各種項目。此外,管理問責,很多項目不錯,但由於管理不好造成項目最後夭折或虧損,這樣也應該問責。“如果建立了這三個方面的問責,可以很大一方面解決各地推動大規模投資計劃加劇債務風險的情況。”

  隱患2 加重行業産能過剩之痛

  除了增加地方債風險外,大批量的投資項目開工還將加劇目前國內的産能過剩問題。不少人直到現在仍在反思:2008年末,國家為提振經濟推出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在為中國經濟帶來“保8”成功的同時,也為近幾年多行業嚴重的産能過剩埋下了伏筆。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學家徐逢賢就表示,經過此前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導致我國不少行業面臨著産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鋼材、水泥等行業,現在各地推出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將會帶動水泥、鋼鐵消費增長,不利於這些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由於這些需求主要是政府刺激的,等到政策退出後,這些行業將面臨更加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

  以鋼鐵為例,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粗鋼産量為7.17億噸,佔全球粗鋼總産量的比例為46.3%。但當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同比回落11.9個百分點,機械、汽車、家電行業工業總産值(産品産量)增幅也有較大回落。受下游消費需求持續疲軟拖累, 2012年粗鋼産能利用率僅有72%。

  此外,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除臺灣地區)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1637條,水泥産能達29億噸,總産能利用率不足75%。2012年8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3%,實現利潤同比下降98.2%。

  “産能過剩就應該通過市場進行優勝劣汰,讓競爭力強的企業活下來,而這些大投資之下,一些産能過剩行業需求又被帶動了。”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傑認為,這導致本來應該淘汰的産能又得以存活,尤其一些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也有了喘息的機會,這不是市場自身的需求,而是與市場優勝劣汰背道而馳的。

  事實上,目前國內不僅是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面臨産能過剩問題,光伏、風電等一些新興行業也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據統計,2011年我國主要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産能已達3000萬千瓦以上,而同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約為1700萬千瓦,較2010年下降6.85%;2012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約為1400萬千瓦。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産能超過實際需求量的一倍。

  與風電一樣,光伏企業也在大躍進式的發展之後開始經歷産能過剩之痛。“2011年國內光伏企業數量為262家,2012年已經降至112家。 超過一半的企業退出光伏行業。即便如此,2012年我國建成的光伏組件産能仍達4500萬千瓦,是2009年的7倍。”中國光伏産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説。

  專家建言:陳及指出,經濟放緩時世界各國都在調結構,利用這樣一個緩衝期,增強經濟發展品質、增加社會福利,雖然速度不同以往,但是環境、內在品質、經濟結構都將得到優化,使得經濟社會取得長期的利益。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時候,推出這麼多的投資計劃,不利於經濟的長遠發展,而且為新一輪産能過剩埋下隱患。

  這一輪地方投資計劃,戰略性新興産業廣受推崇。“由於各地制訂投資計劃時往往沒有考慮到全局發展,很可能會出現某個行業集中開工項目的情況,而導致産能過剩。”徐逢賢説。

  隱患3 推高通脹和造成資源浪費

  眾多地區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引發通貨膨脹的危險也值得警惕。徐逢賢認為,各地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將會帶動鋼鐵、水泥、建材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進而推動整體通脹形勢的走高,給宏觀經濟調控帶來難題。雖然今年通脹壓力還不是很大,但是要看到物價的絕對值仍然是不斷上漲,只不過漲幅放緩而已,對於穩定物價還是不能鬆懈。

  投資過熱往往是引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比如在1985-1988年期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最高達38.8%,年均超過25%,結果在1988年和1989年,通貨膨脹率均超過了18%,造成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通脹高峰。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此前表示,在總需求中,投資需求的膨脹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需求形成擠壓,這與我國擴大消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宗旨相違背。

  “大量的投資必然會帶動通脹,會帶動産業泡沫,包括房價、物價等都會上漲,造成價格系統的混亂。同時,由於物價上漲,老百姓存款收益相當於被強制剝奪了。”周清傑説。此外,地方大規模投資除了可能推高通脹外,還可能造成基建設施的浪費。徐逢賢提醒,地方大規模推出投資計劃,其中基建領域佔比很大,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在此次各地公佈的招商項目中,基建項目尤為引人注目,以高速路為例, 2013年貴州省高速公路項目招商引資推介會中,投資金額就達1536億元; 2013年四川省高速公路項目招商推介會在成都舉行,6個項目總里程約1672公里,總投資約2077億元。

  交通部副部長高宏峰此前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區大部分高速公路實際是虧損的,很多負債超80%。“一公里高速建造成本已上億元,但青海、甘肅等中西部省份的高速公路車流量較少,成本回收存在困難。因為規定了20年的收費期限,為了收回成本,一公里高速應收費3元,但現在實際收1元,所以中西部的高速公路過得很苦。”高宏峰説。

  專家建言:對於此輪的高速投資熱,陳及指出,現在很多地區都在大規模建高速路,短期內對經濟有拉動作用,但是目前除了幾家上市公司可能盈利外,其他大部分高速路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建成後沒有充分利用,等於浪費了資金和資源,在經濟學裏,資源應該進行最優的配置,而這種是向最優的相反面進行了,是對資源配置的扭曲,也就是所謂的飲鴆止渴。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國華建議,地方政府應該少干預市場,少對市場投放或回收大量資本,而應以政策引導為主,減免稅費負擔,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真正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同時,應大力鼓勵現代服務業項目和産業升級轉型,讓經濟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記者 王曄君/文 韓瑋/漫畫 王飛/製表

  2月以來各地

  超萬億投資計劃

  ■2月25日 山西投資目標今年確定為項目簽約1.5萬億元。

  ■3月2日 貴州面向全國民營企業拋出了總投資額近1.7萬億元人民幣的506個項目。

  ■4月初 廣西發改委公佈的計劃顯示,今年廣西將統籌推進552項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5萬億元。

  ■4月16日 四川與全國知名民營企業投資合作洽談會上將推出1999個、總額4.3萬億元投資項目招商引資。

  ■4月底 浙江省政府下發通知,今後5年,將重點推進1000個以上省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超過10萬億元。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