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出口緣何“失速”?
目前,歐洲仍陷窘境,日本表現平平,唯一略好的發達經濟體是美國。但數據顯示,前兩個月中國出口在美份額降至歷史最低。1~2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5%,較同期出口總體增幅低了8.6個百分點。
在2月份的外貿數據中,21.8%的出口增長掩不住背後的擔憂:2月份北美、歐盟和日本在中國出口份額中僅佔23.2%,此前該數據約為40%。
出口占比下降,中國的外貿與發達經濟體之間是不是脫鉤了?是何原因導致中國未能分享,或者説沒有明顯分享到美國經濟復蘇的好處?
市場冷暖企業自知
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非農就業環比新增23.6萬個崗位,失業率則由此前的7.9%降至7.7%,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美國全國住房建築商協會(NAHB)表示,2月份美國住房建築商協會指數為46,1月數據為47,是2006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該住房市場指數是衡量住房建築商信心的指標,反映對當前和未來住房銷售的看法和潛在買家客流量。
中國出口企業是否感受到美國經濟增長趨好的信號呢?
青島金田紡織有限公司主攻高端家用室內紡織品及玩具禮品,銷售經理葛秋年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美國市場只佔公司整體出口份額的20%左右。金融危機後隨著各種生産成本的增長,金田的産品價格也有所調整,可美國市場對此的接受度卻較低。
談及今年的出口預期,葛秋年認為,美國經濟“情緒”的好轉對大眾消費的提升恐怕沒有那麼快,尤其是非生活必需品。
製造業或“短兵相接”
目前,美國經濟已有了較明顯的轉好跡象,但中國企業卻樂不起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直言,隨著美國提出5年出口倍增計劃和再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未來中美企業在製造業領域將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
“重拾製造業的美國也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當然,這會創造很多機會,但恐怕其中絕大多數是‘飯碗’是留給自己的。美國是把自己的工業製造做大,可能會更加‘摳門’。因為貿易的互補可能會變為相互替代。
白明認為,勞動力成本過高是美國很長時間裏製造業外移而虛擬經濟發達的原因,次貸危機後美國開始有意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式。科技的創新和領先為美國解決勞動力成本問題提供了可能,況且美國産品的競爭力不在價格而在技術。
此外,白明還指出:“在勞動密集型産品在國外屢屢因價廉遭到質疑的年代,許多人曾經認為轉型升級是擺脫這一‘夢魘’的唯一齣路,現在看來是不全面的。事實上,産業轉型升級提升的是産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卻不能‘遮罩’貿易保護主義。這部分産品有可能是日後貿易保護髮生更密集的領域。未來應利用增強國際合作和重組國際貿易鏈的機會,充分做好國內市場。”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