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了今年前兩個月的外貿數據。海關統計顯示,2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634.9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增長1%。其中出口1393.7億美元,增長21.8%,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進口1241.2億美元,下降15.2%;貿易順差152.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貿易逆差319.8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外需逐漸恢復拉動2月出口繼續穩定增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疊加新一輪人民幣被動升值,導致2月進口增速創13個月來新低,同時印證國內經濟的弱復蘇格局。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後表示,對今年的外貿形勢審慎樂觀。樂觀是希望在去年6.2%的增幅上更好一些,審慎則是因為全球經濟仍有不確定和系統性風險。
趨於樂觀
從今年開始,海關總署公佈的月度外貿數據格式有了變化。此前,一直公佈量價以及增速數據,而自今年1月開始,增加了出口經理人指數、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出口信心指數以及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等更能反映外貿品質和結構的考量因素。
今年2月份有17個工作日,而去年同期有21個工作日。經季節調整法調整後,2月當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3.5%,其中出口增長20.6%,進口增長6.5%。
海關總署同時公佈,2月份,中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8.2,較1月回升0.7,連續第3個月環比提升。
大中型企業出口經理人指數有所回升。2月份,大、中、小型企業出口經理人指數分別為41.8、40.2、35.2,分別較上月提升1.1、1.8和回落0.2。
出口經理人指數的連續回升,表明中國外貿出口走勢正趨於樂觀。
新增出口訂單指數40.6、出口信心指數44.1、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19.1,分別較1月回升0.1、1.2、1.2。
反映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的企業降至七成以下。調查結果顯示,69%的企業反映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較上月回落1.5個百分點;25.1%的企業出口綜合成本同比持平,5.9%的企業出口綜合成本同比下降。
依然審慎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原部長張小濟對國際商報記者説,這些指數更能反映外貿品質。這些指數的好轉,表明今年外貿可以在去年“壞得不能再壞”的基礎上微調、掉頭。然而,偏悲觀的判斷成分依然來自歐洲,歐債危機引發的經濟政治波動、工會遊行等不可預計的潛在風險,還有義大利的不明形勢,都像埋著的炸彈。
全國人大代表、江門金羚集團公司董事長潘皓炫也印證了上述判斷。
他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佔銷售總額60%的外銷,1月同比約增11%,2月大概與去年持平。
他説,歐洲是其海外市場之一,目前這一市場比較穩定。“從整個歐洲經濟情況看,狀況不是很好。但家電在歐洲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剛性需求還存在,並且歐洲家電支出的費用佔當地收入的比重也不是很高,所以每年的需求不會受經濟形勢影響太大。”潘皓炫説,一台洗衣機也就賣三四百歐元,一般工薪階層月收入在2000~3000歐元。
他説,歐洲市場早已度過擴張性需求階段,基本都是更新換代性消費,因此銷售量比較穩定。
中東和東南亞市場則增長很快。“中東還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購買力也很強,市場增勢比較好,這也是我們主要的增量。”潘皓炫説。
海關統計表明,在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中,中國與美國、東盟增勢良好。前兩個月,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增長3.2%、與日本下降8.2%,同期,與美國、東盟雙邊貿易分別增長14.8%和22%。此外,內地對香港雙邊貿易增長58.7%。
出口方面,中國對俄羅斯和南非出口增速分別為31.6%和61.4%,分別高於同期出口總體增速8個和37.8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