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股市  > 正文

太太團轉戰股市銀行理財遇冷:理財産品是小錢

2015-05-25 07:2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央行降息了,我們的理財産品也不好賣了,之前大家搶著要,現在主要靠推銷。”一名銀行職工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如是説。

  今年5月份,央行宣佈降息。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降息,也自去年11月以來第三次降息。央行補水的累積效應逐步顯現,刺激居民股市投資熱情升溫,而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意願隨之降溫。

漫畫

  銀行營業廳是投資者金融服務需求的晴雨錶,也是資金搬家的“集散地”,能反映當下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以及選擇理財産品的偏向。日前,《第一財經日報》對多家銀行進行走訪了解到,儘管各銀行都推出新的理財産品,但各銀行理財産品辦理區的客戶並不多,偶爾有老年投資者詢問收益率後便離開了。大多數投資者表示近期不買理財産品,存款不會存銀行裏,多投資基金和炒股。

  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5月9日至15日共有754款銀行理財産品發售,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累計發售705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7%,較上周下降0.03個百分點。在754款理財産品中僅有23款産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其中,有14款産品來自城市商業銀行,6款産品來自股份制銀行,1款産品來自國有商業銀行,2款産品來自農村商業銀行。

  據了解,在去年上半年利率較高,理財産品收益率相對較高,而股市和房市並不景氣,投資者更青睞于固定收益理財産品。隨著央行之後三次降息,股指一路飄紅,銀行理財産品的銷量開始下滑,雖然收益率並未顯著下浮,但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的意願開始減弱,並向股市傾斜。

  基金頗受青睞

  在中國銀行(4.57, 0.13, 2.93%)營業網點,記者看到一名投資者正在為其父購買銀行保險理財産品,該投資者表示,自降息以後,存款利息下降,理財産品利息不高,一般在4個點左右,而銀行保險期限5~15年,屬於中短期保險,利息較恒定。所以一部分存款買基金,一部分給家人買保險,但大部分都投入股市,這才是理財規劃。

  當存款利率下降,保險的收入相較去年增多,Wind數據顯示,自去年4月份開始,中國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每月穩定上升,但相較基金的火熱與固定收益理財産品的短期投資並不吃香。據一名銀行職工透露,銀保的銷售並不理想,銷量一直在下降。

  該職工表示,股市現在這麼繁榮,很多人不僅把存款拿去炒股,更融資炒股。在今年首次降息時理財産品的銷量便有所下滑,二次降息後更不好賣了,銷量均下滑20%左右。連來銀行的人都少了。“央行降息了,我們的理財産品也不好賣了,之前大家搶著要,現在主要靠推銷。”

  “太太團”轉戰股市

  據了解,各大商業銀行營業網點,理財産品辦理的客戶中,中年女性佔七成。回顧歷史,有一群被稱為“渡邊太太”的“日本大媽”叱吒日本金融市場,無獨有偶中國也有一群大媽,掌管家中財政大權,雖大部分是離職、退休的家庭主婦,卻對金融市場投資具有敏銳嗅覺。

  多數太太表示正在炒股,股市好了就要抓住機會。“買基金我更相信自己炒股,現在股市又這麼好。銀行利息下降,錢存在銀行都貶值了,理財産品雖然比銀行利息高一點,但畢竟是小錢,只有在股市不好的時候,才會買點保本保息的理財産品,我身邊的朋友都在炒股了。”一位中年太太説。

  目前股市持續走高,不少銀行存款正在搬家。鍾情理財的太太們有錢任性了起來,豪氣沖天挾資本殺入股市,銀行理財産品勢必被冷落。但市場是輪動性的,當股市低迷時,便是太太們回心轉意的時候,理財産品將再次獲寵。

  也有保守穩健派的太太在別人貪婪時保持恐懼,稱一直買某銀行期限30天左右的理財産品,降息後收益相差不多,所以目前還是一部分買理財産品,一部分存款,另一部分進行其他投資。“這樣不太會有問題,除非銀行倒閉。”

  這支由家庭婦女組成的“太太理財團”前赴後繼撲向股市與基金,卻容易忽略高收益伴隨的高風險,可能令投資血本無歸。金價大漲後炒黃金,金價暴跌;2007年股市大漲,大批新股民蜂擁而至,股市熊了8年。即便目前股市一路上揚,也需要理性進行資産配置。

  信達證券金融行業研究員王小軍分析,降息之下,債權類産品吸引力不夠。不建議把全部資産投到股市裏,要進行資産配置。在整體環境有利於權益類産品時,股市、基金配置增加。反之可以加大債權類産品,如銀行理財、P2P等産品。銀行理財是存款的替代,在將來利率市場化推行下,貨幣供應不理想,銀行攬存的壓力將更大。而這種現象仍將持續。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